永壽宮
匆匆見了母親一麵,連句話都沒說便不得不分開,如澈的心情也不太好,還沒等坐穩,便聽到采菲來報——
康熙去了鞏華城。
鞏華城位於京城北郊沙河地區的,是安放先皇後赫舍裏氏梓宮所在,在她去世的六個月裏,皇上去了三十多次。
據史冊記載,康熙十三年至十六年,皇上前往鞏華城懷念先皇後,達八十餘次。
每逢除夕,皇上必定會去陵寢陪赫舍裏氏,不懼風霜嚴寒,縱使有了繼後,也從未更改過;
除此之外,每年中秋團圓之際,他也會在坤寧宮悼念先後。
種種舉措,在後世便成了帝後恩愛的證據。
如澈隻想笑,康熙的心上,恐怕站滿了人,真愛也未免太多了些。
若真是情深至此,也沒見赫舍裏皇後活著的時候享受多少殊榮,就連被他擱置在一旁的繼後鈕祜祿氏,在死後卻能享受比赫舍裏氏更為盛大的喪儀。
要知道,那時正是平定三藩的關鍵時期,能為她大辦一場,已經是超過了對赫舍裏氏的用心。
鈕鈷祿氏生前未能得到多少榮光,死後卻如此隆重,何其諷刺。
說到底,他的兩任皇後,不論生死,都是和政治掛鉤的犧牲品罷了。
鈕祜祿皇後死後,康熙才為其父遏必隆敕立家廟,賜禦書榜額,這事在她活著的時候哀求了許久都未曾辦到,死了倒是得到了滿足,然而又有什麼意義呢?
赫舍裏皇後死於二十歲,鈕祜祿皇後死的時候甚至不滿二十,兩人在現代都是還未出大學的年紀,風華正茂,人生才剛開始。
可是進了宮,她們的生命就如流光一般,稍縱即逝,成為了史書上的三言兩語。
見如澈的神色不好,采苓還以為她是在介意,連忙說,“小主不必介懷,萬歲爺和先皇後是少年夫妻,總是有些情分的,不過她已經不在了,以後小主能陪在萬歲爺的身邊還長呢。”
“你不懂,活人是永遠爭不過死人的。”
尤其是她死在最鮮活,兩人感情最好的時候。
他們在最困難的時候攜手走過,互相扶持,而當康熙大權在握,眼看著就能帶著發妻過上輝煌的好日子,一直陪在身邊他的人卻走了。
走的時候還掙紮著給他生下的嫡子,為他的江山穩固盡了最後一份力,這不是妥妥成了白月光嗎?
依如澈來看,康熙未必有多愛赫舍裏皇後,隻是帶著一種對於少年時期的遺憾和歉疚,兩人共患難卻沒有同品甘,如鯁在喉一般,他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彌補。
所以他隻能加倍對嫡子好,來寬慰自己的心。
采苓不懂什麼叫無法打敗的白月光,有些不解她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但見小主神色恢複如常,便鬆了口氣,不再多說了。
轉眼便到了康熙十四年,宮中過了一段太平日子。
前朝忙碌起來,康熙進後宮的天數不到十天,大部分都來如澈這裏,偶爾去其他幾個生育過的妃嬪處坐一坐。
二月的時候,鹹福宮的納喇庶妃傳出有孕,聽說不滿三月,被同宮居住的妃子給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