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滿以為康熙看重先皇後和太子,才故意壓著康妃。
誰知他下一句話,便給她扔了個大雷,“孫兒已經給三阿哥取名了,名叫胤禪,過幾日便上皇家玉牒吧。”
饒是見慣了風雨的太皇太後,也不免懷疑自己是否耳朵不靈,聽錯了,“玄燁,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康妃的封號已經是前所未有,你再給她的孩子取這個名字,未免太超過了。這讓文武百官如何想?若是富察家生出了多餘的心思,你又該如何?”
“皇祖母,別急,您先看看這份口供,再反對孫兒也不遲。”
太皇太後拿到了關於先皇後的罪狀,從頭看到尾,臉上除了憤怒之外,並沒有多驚訝。
她曆經了三朝後宮,又哪裏會看不清一個人的真麵目。
她早知道赫舍裏氏遠沒有表現出的那樣賢良淑德,那些好名聲,全是她家裏當年為了和鈕祜祿氏爭搶皇後的位置,特意傳出去的消息。
不然一個深閨姑娘,就算德行再好,又怎會被外界所傳頌?
這些年宮裏死掉的孩子不少,意外流掉的孩子更多,她的確有些猜測,隻是看在孫子的麵子上,不想和皇後計較。
她在自己兒子身上已經吃到了足夠的教訓,怕管得越多,皇帝越是和她對著幹,最後反而得不償失。
其實在後宮裏,她才是最恨赫舍裏氏的,大清之前兩朝,中宮皇後必定出自博爾濟吉特氏,她赫舍裏氏中斷了滿蒙聯姻的舊俗,怎麼讓她不膈應?
再者,她曾經把自己的遠房表侄女接進宮裏,逼著皇帝封了她為慧嬪。雖然並不得寵,但有她的關照,表侄女過得也不錯。
將來若能生下一兒半女,博爾濟吉特和大清的聯係也不會斷。
誰知赫舍裏氏手段狠辣,才入宮沒多久,慧嬪就感染風寒死了。
蒙古女孩從小在馬背上跑的,身體素來康健,哪裏會因為小小的風寒喪命,隻怕是遭了皇後毒手。
可是太皇太後沒想到,皇後,不,應該是整個赫舍裏一脈,膽子竟然如此之大,一次又一次謀害皇嗣,都快要把紫禁城給經營成了她家的地盤,想害誰就害誰。
別說是康熙了,就連她看了也有幾分膽寒。
“還好納喇氏不算蠢笨,早早把有問題的花瓶給挪了出去,才保住了大阿哥。”
她感歎了一聲,又隱隱露出幾分嫌棄,“馬佳氏確實可憐,被害得連連失子,可她自己也未免太不謹慎了。都說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她難道就一點都沒有察覺?”
這樣的人,就算身體沒問題,隻怕也不適合誕育皇子,不然叫孩子生得跟她一樣愚昧可如何是好?
康熙也覺得馬佳氏委實心太大了些,但念及她也得到了足夠的教訓,也不忍苛責,“她的性子是單純了些,但也沒有壞心眼。”
“不見得吧,她上次不也想借著肚子陷害康妃嗎?我看她是壞都壞不到點上,最後弄巧成拙,愚蠢得叫人發笑。”
太皇太後想了想,“如今看來,康妃的確是有福的,無意間著了先皇後的道,卻能順利誕下雙胎,可見她也不是毫無城府之人,這樣便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