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小廚房研製出的倒也不是聞所未聞的新菜式,而是後世流傳甚廣的地方特色菜,不過距離甚遠,還未傳到紫禁城裏。
自從如澈跟朱榆林講了何為“六雞四鴨”,他便入了心,多次去禦膳房打聽,找會這幾道菜的掌勺禦廚偷師學藝。
他偷偷摸摸的,不是沒人發現過,不過朱榆林是永壽宮裏的掌勺太監,在外頭總有幾分臉麵。
加上他會做事,每學一道菜,都會借著康妃的名義賜下賞銀,既然麵子裏子都掙到了,禦廚們也就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遇到想往上鑽營的,還會主動給他指點一二,朱榆林隻管學,態度相當好,但真要他辦什麼事,他就打著哈哈糊弄過去,說自己人微言輕,在主子麵前說不上話。
所謂六雞四鴨,是指霸王別姬、德州扒雞、符離集燒雞、紹興醉雞、鬼城麻辣雞、叫花雞、太白鴨、蓮花血鴨、北京烤鴨及糯米八寶鴨這十道菜。
前世如澈看美食節目介紹的時候就饞得不行,可惜後世食材品質不行,烹飪手藝也失傳得厲害,她去過所謂的禦膳人家,花大幾千品嚐,也不是那個味道。
如今穿越一回,當了所謂的娘娘,總要滿足口腹之欲。
今天的午膳是符離集燒雞,原先叫符離集鹵雞,曆史上乾隆南巡時嚐過,稱讚不已,後來配方經過數次改良,才達到真正的色香味俱全,遠銷海外。
雞是徐淮地區水鄉澤國長大的土麻雞,一路喂養著送進宮,大多數都死在半路上。
活下來的雞也多有瘦弱不堪的,達到品質的也不過十之一二,其他的都不能用,相當奢侈。
之後經過宰、燙、搓、洗、扒、磕、漂、別、晾、炸、鹵等十多道工序,朱榆林找人要了老鹵湯,又找專精此道的禦廚要了鹵料配方。
光是準備工作就做了三天,直到今天,小廚房才弄出滿意的成品。
一隻完整的焦糖色燒雞擺在桌子中央,皮是完整的,但裏麵的肉絲一拉就能出來,筷子一撥就能讓骨肉徹底分離。
味道濃鬱,鹵香醇厚,光是聞著,如澈的眼淚便不自覺從嘴角流了下來。
嚐一口,軟嫩多汁,肥而不膩,嚼骨而有餘香。
如澈一個人就快吃了大半隻雞,撐得抬不起頭來才放下筷子,吩咐道:“小廚房有心了,賞!記得讓朱榆林多做幾隻,給皇上和太皇太後以及皇太後那裏多送幾隻。”
尤其是太皇太後那裏,年紀大了,就愛吃些軟而不爛的食物,這道燒雞最為合適。
看著剩下的菜色,如澈咽了咽口水,飯菜都漲到嗓子眼了,她卻開始期待起未來的鬼城麻辣雞。
聽起來就夠火辣,愛吃辣人士絲毫沒有抵抗力。
坐著消化了一會,又在院子裏散了會步,如澈剛緩過來,采苓就端來了一盞茶。
她連忙擺手,“不成,饒了我吧,我這肚子是真裝不下了,再喝水的話,怕是等會要吐出來。”
采苓把茶杯放在桌上,沒好氣道,“既然知道難受,娘娘就該克製些,左右小廚房在那裏不會跑掉,您又何必著急呢?”
“我這不是一時沒控製住嘛?行了,別說我了,讓你調查的事呢?”
說起正事,采苓麵色一肅,娓娓道來,“赫舍裏庶妃帶進宮的東西,確實是先皇後的遺物。皇上下旨,讓她享有貴人的待遇,按照宮規,隻許帶一個箱子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