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探險實錄
1982年冬季,前蘇聯有一支由4名專家組成的探險隊進入高加索布濟布山脈中的一著名深洞探險。他們為什麼選擇在冬季?這是因為在其他季節,岩洞裏不少地方灌滿了水,根本無法通過。這個探險隊帶的裝備和食物有1噸多,因為他們預計在洞內探險時間為70天。20世紀以前,探洞者在洞中最多停留2?3天。12月13日,他們幵始下洞。
洞口部分很像一個倒放著的大漏鬥,約40米的一段被雪團冰塊堵著。因此,此洞被稱為冰雪岩洞,簡稱“雪洞”。
他們順著固定好的尼龍繩和鋼索從冰雪表麵下滑,大量的箱袋也用繩索下運。通過洞口後,是個200米的深井,再往下就是一個較寬敞的大廳。他們在大廳中建好1號營地,並按計劃進行考察。每隔三四個小時還要測量隊員的脈搏和體溫,記錄呼吸次數和量血壓。
從大廳出來,走過一段約50米長的狹窄通道,中間還碰到一些20?30米深的積水潭,進入了一個迷宮似的通道係統,東摸西撞,走到了大豎井區。這是一段直上直下而且還有水的通道。他們換上特製的防水服,把一根有特殊裝置的粗尼龍繩固定住,然後順繩往下爬。四周一片漆黑,頭上滴落著冰水。井很深,下麵的喊聲在上麵幾乎聽不到。通過大豎井必須迅速,一刻也不能耽擱,因為時間一長就會被凍壞。
走完大豎井就進入了另一地下廳,從1號營地到此,他們連續走了整整20個小時。再往前就是地形最複雜、水量最多、最冷的通道。這裏有暗河、地下瀑布、地下湖。他們的防水服經受住了考驗,身體過冷的情況沒有發生。
到了第9天,他們遇到了一個大的岩塊,岩塊就像一座山一樣堵塞了通道。要前進,必須翻越它。他們整整花費了24小時才翻過這路障,其直線距離才走了不到800米!
進洞後的第25天,他們到達1190米的深處。再往前見到了落差達32米的地下大瀑布,這是洞中最大的瀑布。瀑布順著岩塊傾瀉而下,美麗壯觀。岩塊的後麵又是一個巨大的地下廳,長200米,高80米,電池燈光照不到頂。他們在這兒宿營了3周。這個基地是前蘇聯洞穴探險史上最深的一個基地。他們在這裏幾乎研究了每塊岩石、每個裂縫、每條溪流。 同時,還探索洞穴的通向,尋找“雪洞”的最終盡頭,他們每天要通過巨石、岩塊、水潭、溪流等障礙,有時還要從夾壁、縫隙中擠過去,僅穿過的瀑布就有4條,有時要下水,有時要過懸崖峭壁。這次探險的深度達到了1343米!
探險任務完成後,出洞和進洞不僅路一樣,並且是同樣的艱難。他們一刻不敢停留,用了整整10天才走到洞口。他們在洞中考察生活了60天。
由於幾乎與世隔絕,與大集體隔離,心理平衡遭受破壞,他們4個人都出現了輕度神經過敏症,表現為遇到小事也容易引起情緒激動;由於長期生活在失去白天黑夜標誌的洞穴中,漸漸產生“洞穴晝夜”感,即自我感覺時間放慢,晝夜交替延長,睡眠由7小時延長到14小時,自我感覺卻和平日一樣,認為隻睡了7小時;在洞中連續工作20?24小時,感覺和工作8?10小時一樣,“生物鍾”慢了差不多一半。首先發現這一現象的是法國學者西費爾,他們這次60天的洞穴生活證實了這一理論。與此聯係的是睡眠相對後移,進洞第2周就把17點當成早晨。以後按洞穴晝夜作息,地麵上的三八製(即睡眠、工作、休息各8小時)完全被打亂了。他們出洞後一個月,還沒有恢複原來的生物節律,一天24小時總覺得不夠用,因他們已習慣了一天50個小時。在以後的幾年中,繼續有探險隊深入雪洞探險,雪洞的深度紀錄繼續不斷被刷新。1989年,已探至1508米深處,在當年世界最深洞穴
排行榜上排名第二,與最深的法國讓·伯納德洞僅相差2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