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這本書,內心輕鬆了許多,很多年積聚在心中的感慨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出口。雖然寫作過程比較曲折,要處理的事情比較多,比如有些人怎麼避開,有些事該不該寫,等等,這些問題時時困擾著自己。不過,深思熟慮後,終於在各種取舍間找到了自認為合適的選擇。

寫作過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一些人,對於那些人,基本上就事論事,不做偏向性分析。我知道,不是當事人,很難了解其中的曲折。但有必要在這裏發表一下個人觀點:這個世界缺了誰都可以,誰也不是誰的“教父”。那些自信以至於接近自負的人,應該學一學倪院士在接受采訪時像個小學生那樣謙卑和溫和的態度。

為什麼要寫倪光南先生?如果從商業價值考慮,雷軍、馬雲等人更有市場價值,倪院士雖然學識高,但商業性遠遠比不上明星和商界大咖。之所以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主要基於三方麵的思考。

第一,倪光南院士幾十年如一日地為“中國芯”奔走呼號,這種奔走呼號,不是基於一顆民族心,那是基於什麼呢?很多年前,聽一位睿智的長者說過,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辦,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會非常危險。即使是那些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麵對民族利益時,也會有很大的偏向。例如某個中國的老朋友,某家操作係統在中國遇阻時,出來替那家公司搞公關,說好話。倪院士這麼多年到處奔走,以至於被騙了也不後悔,也正是基於此吧。

第二,今年美國芯片斷供,讓中國結結實實認識到擁有核心產品的重要性。作為中國人,除了抱怨外,還要出一份力。雖然沒辦法實質性地做一些事情,但幫忙呐喊、助威也是略盡綿薄之力。

第三,很多年前,看過一則新聞“倪光南院士被掃地出門”,內心咯噔一下,連連反問:怎麼會這樣?那時的人生閱曆沒辦法幫我合理解釋內心的疑問,不過,有了這次接觸後,一旦有倪光南的新聞,便會仔細研讀。久而久之,就能“管中窺豹”般地了解倪光南先生。這次芯片事件,加上梁寧女士那篇著名的文章《一段關於國產芯片和操作係統的往事》的“推波助瀾”,讓我有了寫倪先生的衝動,也算是了卻了我的一樁心願。

寫作過程中發現,不僅倪院士,還有許許多多像倪院士一樣,為了民族強大而始終堅持夢想的人,他們的行為感動了我,讓我有必須寫完的衝動。可能本書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作者的態度是認真和嚴謹的,如果出現了失實的地方,請各位多多體諒。

最後,感謝倪光南先生,感謝那些為民族核心技術奔走的人們,正是有了他們,我們這個民族始終屹立不倒,越發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