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造戰艦還不算完,丫的居然主動挑起戰爭,還搞得大英帝國損失慘重,這臉打的太響亮了,丟人丟到四大洋,不挽回顏麵,英國也就別想再當下去這個世界盟主。
必須複仇,必須狠狠的懲治!
這口惡氣不出來,英國人死的不閉眼。
法國人也是一樣,之前普法戰爭已經讓了一步,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爾等還不滿足,竟想著進一步擴大版圖,把法國直接幹挺,這得是多大仇多大怨啊,至於麼?
法國人覺得挺無辜,其實他們忘了這些年來,對當初的德意誌聯邦各種幹涉,弄得人家雞毛鴨血分分合合,戰爭流血無法計算。後來德國人逆襲,聯手幹挺法國人,德皇威廉跑到巴黎登基,這仇結的更大,簡直都沒法緩和了。
如今法國又是阻擋德國稱霸歐洲乃至世界的巨大絆腳石,不揍他揍誰?
簡單點兒說,德國吞並法國的話,一躍成為頂級列強,爭霸世界指日可待。這仗不打都不行。
但問題是,這時代的法國人沒那麼弱雞,抵抗精神剛剛的。當小毛奇改變了施裏芬計劃的部署,卻依然從右翼以右勾拳狠狠打過去的時候,碰上的是一塊堅硬的防線。
法國人,寧死不退!在馬恩河,在凡爾登,英法聯軍構建的防線牢不可破,雙方迅速堆積起來超過二百萬大軍,各種重炮裝備一股腦的堆上去,在經過一番殘酷對轟之後,陷入短暫的僵持。
總而言之,歐洲列強是一邊打得吐血,一邊大罵中國人無恥。忽然發現中美開始撕逼,頓時興奮的熱淚盈眶。
這足以說明一個真理,世界強國都是潑皮無賴。大家想法都一樣:“老子不舒坦,你們也別想好過!打不了大家一起死了幹球!”
嗯,這是個比爛的世界,從來不曾改變過。
全世界都眼巴巴的等著中美爆發大戰,可事實上,美國政府內部為了到底打不打,已經吵翻了天!
塔夫脫總統是堅定的反戰派,他反複宣稱:“中美爆發戰爭沒有任何好處,我看不到有丁點兒中國試圖挑起戰爭的跡象,發生在夏威夷的事件,隻能看作是一次低層次的試探,頂多是對之前美國對外擴張政策的適當還擊。我們不應該作出太過激烈的反應,那必定會讓許多人正中下懷!”
這說法得到許多人的讚同。
說到底,這年頭的美國人不太愛打仗。作為其國家主導力量的各大財團和資本家們,最喜歡幹的事兒,還是對外輸出資本,攫取巨大利潤。如果能把美國產品打破貿易壁壘賣出去,就更好不過了。
但是呢,在20世紀前後,美國貨在列強裏,是山寨破爛的代名詞。是不是看著很眼熟?21世紀前後的中國貨,得到的是同樣的評價。不過麼,再過幾十年,他們卻都會成為超級工業大國的典範。
這充分說明一個真理,凡是能夠全麵進行山寨克隆的國家,最後一定都能夠崛起。比如小日本,好呆也是經濟上幹了他幹爹一把,下場麼......。
美國人想法是好的,想要實現卻不容易。
19世紀末,世界殖民地瓜分完畢,歐洲各國都陷入到工業產能過剩的勁敵,經濟危機頻發,大家都想著擴展外部市場。
但他們都沒想過要提高普通民眾的購買力,一味的攻城略地,指望把新殖民地新市場裏那些固有的消費群體搶過來,必然是僧多粥少。
美國人這時候也沒有例外,為了不給工人高工資,林肯和北方政府不惜發動內戰,把給黑人奴隸高待遇的南方給幹挺了,把百萬計的黑奴給“解放了”,於是乎一下子多了那麼些消費者。
可實際說起來,北方工人的生活狀況還趕不上南方黑奴呢!
在福特崛起之前,美國人的消費能力遠遠跟不上工業增長,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柯立芝繁榮的拉動,美國經濟想要進入正常狀態,靠拉動內需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都是指望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