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釋清福聽了地藏的推脫之話後,心中有氣:“我們兄弟三人自修道以來,一直小心翼翼,從不主動得罪人,也從不占人便宜。
這幾年一直撿沒人要的法寶、地盤自己辛苦經營,好不容易做出點成就,就被人覬覦,被迫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逃跑。
這一退再退,就退到了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的恐怖、絕望的經曆不堪回首。
於是,自己決定雄起一回,不管對方是誰,都要付出點代價,就當是精神損失費了,免得讓人覺得自己好欺負。
沒想到堂堂地藏王菩薩,現在的地藏王佛,竟然如此小氣,為了那幾顆珠子,連這點小事也不配合。”
於是他不卑不亢地說道:“貧僧到您這裏來辦個路引,也是體念我佛慈悲之心,不忍為了免除人間的浩劫,而在陰間多造殺孽。
想想般若鋒下超度的幾十萬惡鬼,貧僧實在是萬不得已,也實在不想再造殺孽了。
否則,貧僧實在無法向阿彌陀佛交代,他當初傳我佛法,可不是為了讓我到陰間造孽的。
懇請地藏王佛大發慈悲,開具一個路引,即便您不憐憫十殿鬼眾,也看在阿彌陀佛的麵子上,行個方便?”
地藏王佛聽了,半晌無語,然後隨手拈出釋清福賀禮中的一方魂玉,手中碧青火焰閃動,片刻之間就煉成一塊巴掌大黑色玉牌。
玉牌一端突出,呈令牌狀,上麵刻著“地藏王佛”四個手寫體的繁體字。
然後,地藏拿出文房四寶,刷刷刷在之上寫下:“清福菩薩因公事需要借過地府到達陽間,希望沿途各部門配合他的行動,予以放行,本佛令牌為證。”
下麵有地藏王佛的簽名。寫完後,地藏王將令牌和文書遞了過來。
釋清福一看,這哪是路引,頂多算個介紹信嘛。看來地藏王還是很介意那珠子之事。
不過,他還是接過令牌和文書,拱拱手,告辭離開。
他想,雖然隻是個介紹信,但也聊勝於無。同時,他也想到:“根據傳說,地藏王隻是佛門派駐陰間的一個代表,理論上不直接管轄十殿閻羅。
雖然他是幽冥教主,陰間之皇,但如果自己再糾纏,他大可以以上述理由推脫。”
另外他也反省自己的做法,盡管已經成為八地菩薩了,但他小人物當久了,辦事還未脫小家子氣。
既然已經決定堅決不還18顆如意珠,決定得罪地藏王,那就不應該又求到其頭上,免得讓他看輕自己。
於是,他習慣性地甩甩頭,驅除這些念頭,腳踏蓮台,平靜地向著第十殿飛了過去。
釋清福走後,地藏王冷笑了一下,然後瞑目入定。在定境中,他才體會到成佛前後的境界真是天壤之別。
同時,在定中觀照到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他才發現自己之前一直想離開陰間回到佛界的想法很可笑。
他想到:“雖然我自己急著離開陰間,可是靈山之上,不知有多少位佛陀、菩薩為了這個幽冥教主之職爭得頭破血流。
估計佛祖也是考慮到這種情況,加上坐鎮地府這件事也實在太過重要,才傳旨讓我繼續呆在這裏。
我就說嘛,佛祖應該不會忘了我這個任勞任怨的弟子的,而且,我之前是不是犯傻了,剛剛成佛,即便回到靈山,也隻是眾佛之一,哪有在地府中坐鎮一方來得逍遙?”
當然,他想到這些,也是因為成佛後,實力暴漲,一時間對於阿修羅王的威脅不再放在眼裏,躊躇滿誌;
一時間,隻想到坐鎮地府的好處,不再想呆在地獄被阿修羅王壓在下風的憋屈和未來三界大戰的危險。
同時他也對於那十八顆可化為十八層地獄的如意寶珠十分心疼起來。
他心想:“釋清福啊釋清福,你本是個螻蟻一般、沒主見又軟弱可欺的角色。
這次清空地獄讓我成佛,也算立了大功。如果你乖乖獻上寶珠,本佛爺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處。
哪想到你竟然昧下寶珠,更可氣的是,你不知走了什麼狗屎運,竟然可以徹底煉化寶珠,讓我失去對寶珠的感應和控製。
而且,你身上那塊手帕和般若鋒竟然讓我也感到忌憚。雖然樹立這麼個敵人有些不智,但既然已經得罪你了,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雖然本佛爺不好親自動手奪回寶珠,但你也別想輕輕鬆鬆從我的地盤通過。”
於是他出定,喚來一個小沙彌,耳語囑咐一番,又對座下的諦聽囑咐一番,諦聽馬上做傾聽狀。
做完這些,地藏王冷笑一聲,然後再次入定。
飛在空中,釋清福想到關於十殿閻羅的一些資料:
“十殿轉輪殿,位於幽冥沃石外,正東直對世界五濁之處。設有金銀玉石木板奈何等橋六座。
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四大部州投生。
男女壽夭,富貴貧賤,逐名詳細開載,每月彙知第一殿注冊。
凡有作孽極惡之鬼,著令更變卵胎濕化,朝生暮死,罪滿之後,再複人生,投胎蠻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