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內心得到極大的磨練,對於佛性真如的感悟更加深刻,對於他的鬼魂分身和其他鬼眾就再也沒有了厭惡和疏離感。
而地藏王在地獄呆了上千年才悟通這個道理,因而才由佛門派駐地府的代表變成地府事實上的最高領導。
而鬼王先前的理解是地藏王墮落了才因此改變在地獄的做法的。
事實上,這種轉變是立場的改變,更是境界的提升。
要做到這一步,地藏王很清楚那是多麼的艱難,畢竟信仰隻可能會輕易破滅、崩塌,卻不可能輕易改變,尤其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更需要極大的勇氣、智慧和漫長的時間。
所以,他才不願相信釋清福那麼快就過了這一關。
釋清福不知道地藏王的想法,也不知道他離開鬼門關三天後,正有些懊惱自己吃虧時,鬼門關外卻開始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釋清福隻是一心朝前飛去,又花了十天時間,才飛行到地藏念珠的位置。
釋清福感覺麵前如同一道無形的薄膜,他繼續朝前飛,輕易地透過“薄膜”。
然後,他就發現自己已經到了一個半徑一千多公裏的球形空間中。
這片空間裏的景象很像地獄內部,下麵是陰間特有的暗黑土地和血海,而上空是灰蒙蒙的天空。
而與之前兩旁長有彼岸花的黃泉路及鬼門關外的空蕩蕩的空間截然不同。
看來這就是地藏念珠內部的空間了。這條路徑是鬼門關外的陰間連接地藏念珠內部的路,因而還屬於陰間內部。
所以,隻是需要往高空飛那種正常的能量消耗,無需支付通過兩界門戶那種海量能量。
所以,釋清福十分輕鬆地到達地藏念珠的內部。他突然想到,通過地藏念珠,就可以到達陽間,這樣就繞開了兩界門戶,這個地藏念珠果然很逆天。
到了念珠內部,釋清福仍然可以清晰地感應到熊清浦和熊清湖的元神波動。
不過,空間這麼大,怎麼找到念珠的核心呢?正當釋清福皺眉思索時,他身上的一顆如意寶珠突然傳出劇烈的波動。
凝神感應這股波動,原來是血池獄所在的那顆寶珠中的“睡蓮”傳出來的。
釋清福感覺到,這股波動帶著激動、驚喜乃至親切的情緒,明確地指向空間中的一個方向。
釋清福於是根據這股波動指引,乘著蓮台向前快速飛去。大約飛了一天時間,釋清福到達一座大山前麵。
此時,“睡蓮”的喜悅、急切的情緒波動更加急切。釋清福順著其指引,並觀察了一下地形,很快登山大山。
這座山大概有1000米高,方圓10裏左右,仿佛是由一個整塊的大石頭構成的。
站在上麵,地獄空間中的無限河山盡收眼底,雖然以陽間的觀點來看談不上美麗,但釋清福也頗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山頂是一個麵積大約兩三百畝的石質平台,平台中央,是一個如同印尼的婆羅浮屠一樣的壇城。
其底座呈正方形,邊長四十丈左右,高有十丈。往上有九層,層層收縮。正中央是個喇嘛塔樣式的白塔,白塔四周有40個小型喇嘛塔。
這些塔上都有佛龕,雕刻了上千尊佛像,而壇城的其餘牆體上則雕刻了許多浮雕。
整個壇城全部由黑色的魂玉或者黑曜石建成,雕刻細膩,佛像和浮雕都栩栩如生,而且散發著一股神聖的意味。
隻是這種神聖意味好像被汙染了一樣,駁雜不堪,若隱若現。塔頂是顆碗口大的黑亮的珠子。
釋清福可以感受到,從塔頂的珠子中,散發出陣陣能量波動,通過它,與整個空間緊緊聯係在一起。
但是現在,整顆珠子黑氣彌漫,陰風陣陣,與整座壇城的整體風格最為不協調。
他猜測,原本的這顆珠子應該是充滿佛性的,隻是後來永理和尚強行使用這顆珠子,耗光了地藏殘留的佛性和佛力,從而導致這顆珠子被地獄之氣汙染,也導致了地獄之氣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