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蒙以養正(1 / 3)

當然,熊清浦現在已經是地仙,倒是不必馬上趕回家去,他很快想到了解決辦法。

當晚,他在樓觀洞天中仔細追憶父母的恩情,從十月懷胎的辛苦到撫養自己長大的點點滴滴。

然後,仔細觀想父母的音容笑貌,生起濃烈的感恩之心和強烈的孝敬父母的情感。

通過這些情感的發掘和培育,可以傳遞給分身。自己盡心了,分身自然可以受到指引,將自己這一片心落實為行動。

然後,他又反省自己,之前竟然將恩師交代的事情忘了。自己枉自以為德行高深,實則對父母不能盡孝,對老師不能報恩,即便曾經救過成千上萬的人,但德行的根基還是沒有打牢啊

所以,他從現在的一些小孩吃飯前念的感恩詞,以及和尚吃飯前說的:“敬禮佛、敬禮法、敬禮僧”的儀式中得到啟發,決定每天都念幾遍“感恩詞”提醒自己。

他的感恩詞是這樣的:“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道祖、恩師和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老師的教導之恩,感謝師兄、同學關心幫助,感謝自然哺育之恩,感謝國家培育之恩,感謝所有付出的人。”

他同樣追憶從小到大的幾十上百位教過自己的老師的點點滴滴,然後讓分身代替自己去看望他們、報答他們。

做完這些,他身心內外一陣輕鬆。曾子雲:“吾日三省吾身”,還有子曰:“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真是至理名言啊

現在一反省才知道,枉自以為自己德行好,其實連許多根本的東西都沒做好,隻是沒有做壞事而已。

所以,之前遭受種種厄運、波折其實也沒有多少奇怪的。第二天,熊清浦早上起床和吃飯前,以及晚上睡覺前都會虔誠度默念一遍“感恩詞”。

他在飯桌前念念有詞的樣子被段靈雪姐弟倆看見了。這時段靈雪的弟弟段明誠已經回來了。

段明誠十三四歲的樣子,又黑又瘦,兩道眉毛在中央擰成一個結,小小年紀看起來就積累了不少戾氣。

段明誠盡管有些乖戾,但同樣無法拒絕熊清浦以地仙修為釋放的強大善意,所以,很快接納了熊清浦這個家中的不速之客。

於是,他們看到熊清浦念念有詞的樣子就奇怪地問:“道長你這是幹什麼?”

熊清浦說:“我這是念感恩詞呢,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教導之恩,感謝國家培育之恩,感謝自然哺育之恩,感謝所有付出的人”

段靈雪聽了若有所思,段明誠說:“那我也要念”熊清浦看他們孺子可教,於是他在段家“蹭吃蹭喝”之餘,又多了一項任務,就是當他們姐弟倆的家庭教師。

他覺得段靈雪剛讀完初中就輟學太可惜了,他願意教,段靈雪父母也支持,段靈雪姐弟也樂意學,於是,每天早晨和傍晚,段家的小院子裏就出現朗朗的讀書聲。

周末的時候,段明誠也加入進來。熊清浦教的和學校裏的不一樣,他不教學校課本的那些知識,

而是主要教他們讀《弟子規》、《三字經家姓》、《千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訓蒙駢句》等國學開蒙經典。

不但叫他們背誦,還給他們講解其中的道理。很多時候,段父段母也在旁邊聽著,熊清浦注意到,上完課後,他們常常若有所思,看熊清浦的眼神也越來越柔和。

《易》雲:“蒙以養正,聖功也。”雖然隻有兩個學生,熊清浦卻教的很用心。

6月26日晚上,經過三天煉製,那個陰沉木雕像又還原為原來的直徑一丈,長10多丈的木頭的樣子。

不過,經過幾次煉製,其僅有的雜質已經完全去除,陰沉木原有的空隙也消失了,變得十分致密,而且更加堅固、柔韌,整個陰沉木充滿靈氣,如同墨玉和黑曜石一般。

於是,從這天晚上開始,熊清浦開始一邊觀想烏有真人的形象,一邊用三昧真火將這株陰沉木煉製成烏有真人的樣子。

經過樓觀中三個多月、而外界隻是一個晚上的時間,熊清浦終於將烏有真人的塑像完成了。

他將整株陰沉木濃縮成八尺多高的坐著的木偶樣子,然後再以樓觀洞天和葫蘆洞天中出產的靈氣充足、堅韌無比的苧麻織成麻布覆蓋木偶。

然後,再抹上熊清浦用極品金沙、黑曜石、珊瑚等材料粉碎後用三光真水調製成的“泥土”塗在麻布上,塑成烏有真人栩栩如生的形象。

這具塑像的製作,是熊清浦所有綜合素質完全發揮的成果。塑像沒有違背烏有真人的“泥塑”要求,但是其中的木胎和外麵的“泥土”可是不同凡響。

塑像完成後,好像具有了生命力,加上熊清浦一百餘日的持續關注心念,使得其充滿了空靈自然、玄妙無為的修道高人的氣質,麵對塑像如同烏有真人親臨。

其後,熊清浦就天天叩拜這具塑像,如同對待烏有真人一樣。時間一晃眼就過了兩個來月(書中這些章節出現的時間都是農曆),已經到了2018年的中秋節。

在這兩個來月中,段家的院子裏的幾十株果樹都成熟了,紅紅的大棗,鮮豔的小碗大小的石榴,掛在樹上異常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