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貨幣存款銀行(1 / 3)

一。貨幣存款銀行的定義及分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把能夠創造存款貨幣的金融機構統稱為存款貨幣銀行。

分類原則是按經營模式,經營業務範圍、期限不同區分。

二。職能分工型商業銀行和全能型商業銀行

職能分工型商業銀行基本特點是法律限定金融機構必須分門別類,各有專司。有專營長期金融的,有專營短期金融的,有專營有價證券買賣的,有專營信托業務的等。

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區別,隻有商業銀行能夠吸收使用發票的活期存款,商業銀行一般以發放一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貸業務為其主要業務。

全能型商業銀行又叫綜合性商業銀行,他們可以經營,包括各種期限和種類的存款與貸款的一切銀行業務,同時還可以經營全麵的證券業務等。

職能型分工模式稱為企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全能型商業銀行則稱為混業經營、混業監管模式。

三。純網絡銀行、分支型網絡銀行以及網絡銀行存在的主要障礙

純網絡銀行也可稱為隻有一個站點的銀行,這類銀行一般隻有一個辦公地址,無分支機構,無營業網點,幾乎所有的業務都通過互聯網進行,這是一種虛擬銀行。

分支型網絡銀行是指原有的傳統銀行利用互聯網作為新的服務手段,建立銀行網點,提供在線服務,因此網絡站點相當於他們的一個分支行或營業部,是實體銀行采用網絡手段擴展業務,增強競爭力的一種方式。

網絡銀行存在的主要障礙有

一、安全障礙,互聯網的公開形式必威脅到網絡銀行的安全性,而安全性問題是決定網絡銀行成敗的關鍵。

二、法律規範,網絡銀行的發展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法律規範與之適應,目前全球關於計算機和網絡領域的立法工作相對滯後,關於這方麵的金融法規很不健全。

三、信用體係,與傳統銀行相比,網絡銀行沒有物理網點,也沒有抵押擔保,隻是通過網絡技術能采取和甄別用戶的信用狀況,因此更加依賴社會信用體係。

四。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

負債業務是指形成其資金來源的業務,其全部資金來源包括自有資本和吸收的外來資金兩部分自有資本,包括其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股份資本以及公積金和未分配的利潤。這部分也稱權益資本,在存款貨幣銀行的資金來源中,自有資本占比重很小,不過卻是吸收外來資金的基礎。外來資金主要是指吸收存款,向中央銀行借款以及發行中長期金融債券等。

資產業務是指將自己通過負債業務所募集的貨幣資金加以運用的業務。這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徑。對於所募集的資金,除了必須保留一部分的資金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以應對客戶提出和轉賬結算的需求外,其餘部分主要是以貼現、貸款和證券投資等形式加以運用。這裏貼現形式是票據的買賣,實際上是信用業務。票據反映了載明的支付人對持票人負債。在票據未貼現前,對持有票據的客戶負債,貼現後,則對購入票據的銀行負債。所以票據的貼現實際上是債權債務的轉移,即銀行通過貼現,間接的貸款給票據金額的支付人。

五。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

中間業務是凡銀行不需要運用自己的資金而代理客戶承辦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項,並據以收取手續費的業務統稱中介業務或無風險業務。最常見的有傳統的彙兌、信用證、代收、代客買賣等業務,承兌業務也可歸入此類。

表外業務是指凡未列入銀行資產負債表,並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既包括傳統的中間業務,也包括金融創新中產生的一些有風險的業務,如互換、期權、期貨遠期利率協議、票據發行便利、貸款、承諾備用信用證等業務。通常提及的表外業務專指後一類 屬狹義表外業務。

六。彙兌業務、信用證業務、信托業務、銀行卡業務

彙兌業務又稱彙款業務,是客戶以現款交付銀行,由銀行把款項支付給異地受款人的一種業務,彙兌使用的憑證,其性質都是承彙銀行向另一家銀行或其分行發出的命令,命令後者向第三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款項。彙出行將付款命令通知彙入行的方式不同,可分為電彙、信彙和票彙三種形式。在當今銀行業務廣泛使用電子技術的情況下,大筆款項都是通過電子資金調撥係統處理。

信用證業務是由銀行保證付款的業務,現在廣泛開展的為商品信用證業務,商品信用證業務是銀行應購貨單位的要求,按其所指定的條件開給銷貨單位的一種保證付款的憑證,適用於異地采購,尤其是國際貿易。銀行開辦信用證業務,除可以從中收取手續費外,還可以占用一部分客戶資金,參與者是購貨人、銀行與銷貨人。

信托業務是指經營金融性質的委托代理業務,即銀行作為受托人,按委托人的委托代為管理、經營、處理有關錢財方麵的事項。經營信托業務一般隻收取有關的手續費,而從營運中獲得的收入則歸委托人或其指定的受益人所有。同時銀行承辦這項業務,勢必可以占用一部分信托資金,有利於其拓展經營。

銀行卡業務,銀行卡由銀行發行,是供客戶辦理存取款和轉賬支付的新型服務工具。

七。商業銀行的ROA、ROE和NIM

ROA是商業銀行資產收益率。

ROE是商業銀行淨資產收益率。

NIM是商業銀行的淨息差又稱淨利息收益率,是衡量利率變化,影響商業銀行利潤水平的重要指標。

八。大額可轉讓存單

可轉讓大額存單,是由商業銀行發行的一種金融產品,是存款人在銀行的存款證,金額為整數,存期固定,並且到期之前可以轉讓。

九。商業銀行的作用也叫存款貨幣銀行的功能與作用

一、充當企業之間的信用中介,通過吸收存款動員和集中社會上的閑置貨幣資本,再通過貸款或投資方式將這些資本提供給經營產業的資本家使用。銀行成為貨幣貸出者與借入者之間的中介人,這有利於充分利用現有的貨幣資本。

二、充當資本家之間的支付中介。通過為各個資本家開立賬戶,充當資本家之間貨幣結算與貨幣收付的中間人,在這裏銀行是以資本家的賬戶和出納的資格出現的,由此可加速資本周轉。轉變社會各階層的積蓄和收入為資本。將原來並非資本而預定,用作消費的積蓄和收入,通過銀行彙集起來,提供給企業作為資本運用,這可以擴大社會資本總額。

三、創造信用流通工具,在上述各項業務的基礎上,商業銀行成為銀行券或存款貨幣的創造者。發行銀行券的權利後來被取消了,但在組織支票轉賬基礎上對貨幣存款的創造,則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十。讚成混業經營模式的理由

通過全麵多樣化業務的開展,銀行可以深入了解客戶的情況,有利於做好存款、貸款工作。

借助於提供各種服務,有利於吸引更多客戶,增強銀行的競爭地位。

可以調劑銀行各項任務的盈虧,減少乃至避免風險,有助於經營穩定等。

十一。金融創新的原因

一。避免風險的創新。

避免利率風險的創新。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西方銀行經營麵臨經濟環境的五大變化。長期的高通貨膨脹率帶來了市場利率的上升,並且波動劇烈。利率的劇烈波動使投資收益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這降低了長期投資的吸引力,同時也使持有這類資產的金融機構陷於窘境,銀行為了保住存款等負債業務,增大了利息支出,然而卻麵對著長期資產業務由於原定契約利率的限製而無足夠數收益來支撐,因而需要進行金融創新來改善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