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全麵戰爭 第十三節 波濤未平[第二更](2 / 3)

有了媒體的宣傳,日本人,特別是那些在股市裏幾乎賠得破產的日本人,將憤怒全都發泄在了那些國際大炒家的身上。甚至有眾議院的議員提出要修改金融法,限製國際大炒家進入日本股市,或者是在入市上設置更高,更嚴厲的門檻。當然,這隻是個提議,日本是世貿組織成員,而且是核心成員國,早就簽署了各項國際法案,其金融市場也開放了數十年,而封閉金融市場,無疑是再一次的閉關鎖國,自然不可能得到支持與通過了。

股市上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多半也是日本人自己搞出來的,或者說是日本政府與那些大家族故意搞出來的。這麼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吸引大部分日本人的目光,讓他們將精力放在了股市上。在個時候,日本政府與各大企業也正在秘密的改變著日本的社會體製,並且秘密的調整著用工製度,這才是整個日本社會變革的核心。

第一個宣布廢除“終生聘用製”的是三菱集團,在這次大罷工中,三菱深鑽是爆發點,三菱集團遭受的損失也最大,因此打頭陣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三菱集團的身上。在此後一周之內,包括三井集團、住友集團、芙蓉集團、三和集團、第一勸銀集團、鬆下集團、東芝集團、豐田汽車等等企業集團,以及巨大企業相繼宣布廢除“終生聘用製”。

這是日本各大家族與財團砍向工人的第一刀,也是秋後算的第一筆賬。

以往,很多國家都不理解日本在戰後為什麼能夠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裏就崛起成為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在一些經濟學家的眼裏,日本的成功有多種原因,其中,日本企業采用了“終生聘用製”就是其中之一。

“終生聘用製”是日本人首先弄出來的,日本企業界的傳奇人物,豐田汽車的創始人就曾經說過,這種製度從根本上讓工人成為了企業的主人翁,能夠更徹底的調動工人的積極性,企業給工人最高的保障,換來的是工人更積極更努力的工作,這對企業與工人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也正是如此,“終生聘用製”在日本迅速得到了普及。當然,這也不是說該製度就沒有壞處了。其中,最大的弊病就是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並且在企業中建立起了森嚴的等級製度,對新興人才的提拔與任用都製造了障礙。

實際上,這也正是日本經濟在經過了2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開始走下坡路,或者是駐足不前的主要原因。雖然日本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科技,特別是尖端科技,以及國際市場的拓展方麵,在一些重要行業的競爭力方麵,日本比起西方大部分的發達國家還有著巨大的差距。這也是“終生聘用製”帶來的。

現在,日本的數十家企業集團與巨大企業全部放棄了“終生聘用製”,除了為自己本身的發展謀求更大的出路之外,其最大的目的就是打破以往的社會結構,建立新的用工製度。當然,這肯定帶有一點點報複意味。

這些消息一公布之後,在日本朝野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不過,風波才剛剛開始而已。

就在宣布了解除“終生聘用製”之後一周,三菱集團再下狠手,宣布裁員48000人,以縮減企業開支、減少虧損,以保證股東的利益。雖然,為此三菱集團要向這48000名被解聘的員工支付總共近5000億日元違約賠償金,但是卻能夠在一年之內為企業節省下大概3000億的薪酬開支,在2年之內就能夠收回賠付的5000億日元了。

有了三菱集團開頭,其他幾十家企業集團與巨大企業也紛紛效仿,在一周之內相繼宣布裁員。最終,有超過80萬產業工人將被裁減掉,而這些企業隻需要支付大概9萬億日元的違約賠償金,卻能夠在2年之內為其節約下大概10萬億日元的薪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