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挑出來一條鯉魚,剩下來的三條魚,直接被他養在了桶裏麵。

傳統美食講究點到為止!

在平時,釣魚純粹、也僅僅是作為嘉禾充滿布爾喬亞情調的愛好而存在的……實際上,要是論及吃魚,他壓根兒不會剃魚卡,鯉魚和鯽魚的肌間刺簡直就是他說一生之敵!

他小時候第一次上生物課的時候便立下宏誌:要親手培育出沒有肌間刺的鯽魚和鯽魚!但很明顯,他的誌向隻存在於誓言之中,目前已經失敗了。

因此,他除了燒魚湯,壓根就不擅長其他魚的做法。

但嘉禾還是認為,自己作為目前世界上僅知的最後一個人類應該勇於嚐試,於是他找了一堆調料出來,決定做一碗人生中第一盤紅燒鯉魚。

那第一步肯定是剮魚磷,以前在學校裏燒飯,都是用的剪刀。畢竟菜刀的刃長通常都在20厘米往上,這玩意兒放在寢室裏還是太危險了。而剪刀的刀刃太厚了,麵對堅韌的魚鱗很難使上勁兒。

不過還好,今天在倒水的時候發現了,十幾把修眉刀,都是學姐們留下的,鋒利的修眉刀用來刮魚鱗剛剛好。

剩下來的,至於開膛破肚,清理魚的髒器這類活兒的話,拿剪刀也勉強能幹。將魚的魚鱗、魚鰓、髒器之類清理到一邊後,嘉禾又用清水把魚肉衝了一遍,放在一旁備用。

接下來就是烹飪方法的問題,去腥肯定是最重要的。

鯉魚在古代以鮮出名,但在現代水汙染極其嚴重的現實情況之下,鯉魚的肉質是相當腥的。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杭州的西湖醋魚,現在的人民都覺得這道菜難吃,一股酸味兒帶土腥味兒。

但實際上,古代的西湖醋魚是要用從西湖裏頭現捕的鯉魚來烹飪的,由於西湖水質優良;並且在鯉魚捕撈上岸之後,往往還要在清水裏養上幾天再上桌。

因此,古時候的西湖醋魚,人們的給予的評價往往是“酸甜、鮮、香”之類的評語,而不是現代人說的“難吃”,“杭州本地人都不吃”這類惡評。

對於目前的嘉禾而言,他手頭上還有幾棵蔥,但上麵的蔥葉兒已經被他先前做菜給撅光了,他還琢磨著明天到樓底下找個空地給它種下去 ,畢竟基本上但凡是想要燒肉菜,哪怕就是上鍋蒸個雞蛋,都得放蔥去腥。

小蔥和生薑是沒指望了,嘉禾也就隻能退而求其次,舍棄蔥花兒,僅僅用料酒和胡椒來醃製。本來,嘉禾在家裏醃肉類,習慣上都是用黃酒。

但現在條件不足,嘉禾也隻能充分發揮“我尋思”之力,幹脆直接用白酒替代了。他找了個小塑料盆兒,倒了一大勺白酒,一勺鹽,外帶一勺生抽,

醃了一個多小時,嘉禾尋思著時間差不多了,放把它在不鏽鋼鐵盆兒裏,架在火堆上,慢慢煎至魚的表皮依靠火光能夠映射出誘人的琥珀色。

這時候的鯉魚表麵有一層金黃色的焦皮,雖然並沒有加其他的調味料,但由於非酶棕色化反應生成的,還原酮、醛和雜環化合物,這些物質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此時的嘉禾甚至想直接吃,省去下麵紅燒的步驟了。

但是!就烹飪這項活動而言,我們要講究傳統的武德,不講武德、半途而廢這樣類似的這種行為我們是不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