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遠離拖延症晚期(1 / 1)

我先生是在計劃生育最嚴格的時候降生的二胎,因此他媽媽為此丟了工作,後麵幾十年也再沒有工作過,在家全職。先生有個長他十歲的姐姐,聽說小時候長的漂亮但不愛學習 早早便進入了社會很小就從家裏搬出去了。先生的爸爸後來就做工吧 支撐著家裏走 後來先生上了大學 也是姐姐姐夫支助完成的學業 所以現在姐姐家的小朋友念書 我們也會時不時送個電腦包個紅包表示關心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 感情較單純 我們自己慢慢成家立業 現在財務雖然沒完全自由 但精神狀態基本上自由

後來有了小朋友 因為他父母年紀太大了 我父母就一直全權照顧 精力時間金錢肯定都付出很多現在先生父母年紀比較大了 身體也不好 姐姐因為在老家工作 和父母住得近 體力上照顧得更多 兩個老人的養老看病 經濟上我們會稍微比姐姐多承擔一點

想著寫這些 我隻是感慨 坦白說我先生的父母 確實對兩個小孩沒有付出太多 最多算供口飯吃 連基本的學習支出也是兩姐弟幫扶著長大 更別提大件的房車了 有些家庭雖然經濟條件不行 但父母為人豁達 先生母親因為脫離社會太久 比較閉塞 應該也不屬於這一掛 現在兩姐弟長大了 卻都盡心盡力的照顧著父母 沒有絲毫抱怨 所以是不是天生一些父母就是會運氣好一些呢

關於解釋家庭鬆弛感,這個回答真的絕了!!

親密關係的深厚鏈接:

一定是從積極解決日常的一堆雞毛裏堆砌起來的。

那些花大量時間,關注孩子衣食住行,學習,做

人,閱讀,休閑,營養健康的父母。

他們培養出的孩子,鬆弛感,也更強。

有些家長,在姿態上,總表現得高孩子幾個等

級。

以上帝視角,訓斥孩子的一切。

這種,以不平等為模型,所建立的關係:

隻會走向緊繃斷線,越來越無法鬆弛。

一個人,不管年齡多大,他其實都沒法判定,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對的。

跟孩子之間,需要保持一種,共同進步與學習的空杯心態。

因為你根本無法保證,你現有的知識水平能解決你遇到的任何困難。

空杯,平等,才能激發出你改變的動力。

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修正當下的不足與偏見。你可以以你的閱曆,給出孩子一些建議,一種具體的幫助。

花錢就等於是掙錢了。

臉皮厚一點,去咖啡館也不點咖啡,完全實現了wifi和廁所自由。物質欲望極低,最大的開銷就是一天一頓30,偶爾良心發現點杯咖啡,加上買點水果,一個月下來,一個人的基本生存開銷不會超過1500。

所以完全不焦慮,想幹啥就去幹!反正又餓不死!本著這麼個心態,整個人都越活越開心越活越自在。

想做自媒體就馬上去做了,找對標、找選題,4個月更新筆記100+,艱難漲粉1k+,現在可以正大光明恰飯,賺點零花錢了。

想開二手店,平台調研,選品,上架,測試,售前售後,忙的不亦樂乎,2個多月也賺了兩三千。目前在做第二個店了,目標是兩個店鋪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