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悟塵土(1 / 1)

《悟塵土》作者:爐丙

人七情,重何似?喜怒憂思悲恐驚。

人七欲,珍若何?食色貪情利觸形。

生前貴,死若何?入土難顯榮華貴。

生前富貴或貧戶,死後隻見化塵埃。

來時一身白裸空,去時隻留素白骨。

兩袖清風身自在,笑看凡塵爭七欲。

兩袖清風生無為,笑看凡塵困七情。

塵歸塵,土歸土,一把燃盡化虛無。

何來情?何來欲?不過一把手中土。

笑世間,笑世人,手捧塵土當珍重。

我不過伸手一拾,竟拾得珍惜之物。

但真腳踏真物尋珍物,可笑可悲兮。

萬物終化塵土,何需爭?伸手足矣,

土生人,人歸土,來去複往,不珍。

世間不爭,無嗔,世人不真,無珍。

爭以何?爭其欲,何為嗔?怒為嗔。

何不真?物不真,珍何以?珍塵土。

不爭欲,無其嗔,不真物,無珍土。

釋:

1. 人七情,重何似?喜怒憂思悲恐驚:以人的七種情感(喜、怒、憂、思、悲、恐、驚)發問,詢問它們何等重要。這七種情感是人類基本的情感體驗,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感反應。

2. 人七欲,珍若何?食色貪情利觸形:接著提到人的七種欲望(食、色、貪、情、利、觸、形),詢問它們的珍貴程度。這些欲望代表著人類對物質和情感的追求,是人們生活的動力之一。

3. 生前貴,死若何?入土難顯榮華貴:詩提問,即使生前享有榮華富貴,死後又能如何呢?這句話表達了對人生虛無的思考,即使享有榮華富貴,死後也不過化為塵土。

4. 生前富貴或貧戶,死後隻見化塵埃:承接上一句,無論生前是富貴還是貧賤,死後都隻能化作塵埃。這句強調了人生結局的平等。

5. 來時一身白裸空,去時隻留素白骨:詩人描述生命的開始和結束,出生時一無所有,死去時隻留下白骨。這句寓意著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6. 兩袖清風身自在,笑看凡塵爭七欲:詩人以豁達的心態看待塵世的紛爭,自己不受欲望束縛,能夠超然物外,笑看世人爭奪欲望。

7. 兩袖清風生無為,笑看凡塵困七情:詩人再次強調超脫的心態,塵世的人們受七情所困,而達到無為境界的人能夠淡然處之。

8. 塵歸塵,土歸土,一把燃盡化虛無:詩人將生命視為塵歸塵、土歸土的自然過程,最終都將化為虛無。

9. 何來情?何來欲?不過一把手中土:詩人發問,情和欲從何而來?其實都不過是手中之土,寓意欲望和情感皆由虛幻。

10. 笑世間,笑世人,手捧塵土當珍重:嘲笑世間和世人把手中塵土視為珍寶,暗示人們對欲望和情感的過分執著。

11. 我不過伸手一拾,竟拾得珍惜之物:自己隻是隨手一拾地上的塵土,便得到了珍惜之物,寓意世間之物皆為虛幻。

12. 但真腳踏真物尋珍物,可笑可悲兮:嘲笑那些真正追求欲望和情感的人,他們的行為可笑且可悲。

13. 萬物終化塵土,何需爭?伸手足矣,:萬物最終都將化為塵土,無需爭搶,隻需伸手即可獲得。

14. 土生人,人歸土,來去複往,不珍:生命從土中來,最終歸於土,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需過分珍惜。

15. 世間不爭,無嗔,世人不真,無珍:世間若不爭鬥,便不會產生嗔恨,若世人能看清事物的本質,便不會執著於欲望和情感。

16. 爭以何?爭其欲,何為嗔?怒為嗔:解釋了爭鬥和嗔恨的原因,都是因為欲望,憤怒是嗔恨的表現。

17. 何不真?物不真,珍何以?珍塵土:如果人們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便會執著於欲望和情感,把塵土視為珍寶。

18. 不爭欲,無其嗔,不真物,無珍土:不爭奪欲望,消除嗔恨,並認識到事物的本質,才能放下對欲望的執著。

……

下麵的解釋是我用軟件解釋的,後麵我又重新改了一些。

好了,不用說了,我知道我這首詩寫的很差,一首真正的好詩,要講究格律、詩律、詩韻、詞律、詞調、語法等等一大堆。

我寫的這首詩呢,太過自由發揮了,相當於書法中的江湖體。

隻不過我寫這首詩也隻是為了更好有代入感,更好記一些。

這首詩呢,我主要就是講了人生的意義和感情與欲望的看法。

人生苦短,世人往往過於追求物質欲望和情感體驗,而忽略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塵歸塵,土歸土,我們是否更應該珍惜當下,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在,追求對精神的豐富。

保持內心的清淨與無為,不要被世間的情感和欲望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