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東方報社(2 / 2)

說道這裏,文主編放生大笑。他看著魏齊一臉驚訝的樣子越發笑的暢快了:“真的是強搶來的。我手下的沈編輯是審核你文稿的第一人啊。誰知道你的稿子讓人欲罷不能。他一讀就陷進去了。直到下班還是在那裏品賞。竟然耽誤了工作。我啊,特別的生氣,直接就把稿子沒收了。回到家竟然連我也迷失了,好書啊,真的是好書。一讀竟然欲罷不能,竟然沒了睡覺的心思可讓夫人給罵慘了。不過也是值得的啊。”說完又是一陣大笑。

文主編接著說:“年青人,不要謙虛。你這書真的是老少鹹宜。你可知道,沈編輯可是今年剛入社的新人。二十出頭啊,和你差不多。我呢,可是五十多啦。你的書能使我們兩個沉迷,可以說受眾麵是最廣泛的啊。至於有什麼問題,我以一個老學究的身份保證。沒有問題,至少我沒看出問題來的。這點你可以放心。我有個問題想請教。阿齊啊,你怎麼想要寫明史呢?”

魏齊知道文主編的疑慮。中國的曆史是相當長的,上下五千年。除去三皇五帝口口相傳沒有文字遺留之外。從夏商周開始直到現在也有兩千多年。史書汗牛充棟。二十五部正史之外各種野史演繹更是多如牛毛。想從這麼多史書來找出當時的曆史真相,無疑是考究功夫的,花費的時間極大。他魏齊一個二十啷當的小年輕竟然修史。雖說他用小說家的筆法來寫明朝。可終究是在修史。哪怕在另一個時空中的今何在也是在網絡當中引起一番爭議。更何況是在沒有網絡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江。說到底,香江是一個文化沙漠。特別對於華夏傳統的國學來說,底子確實薄弱了些。魏齊早有準備,他既然敢於抄襲《明朝那些事》自然是對善後工作有著完美的處理。《明朝那些事》隻是個開始罷了。

魏齊誠懇的對文主編道:“文前輩,我們華夏有著燦爛輝煌的五千年曆史。有文字記載的信使就有兩千多年。橫向對比,我們有信使的時候,歐洲的曆史竟然是《荷馬史詩》那是部什麼樣性質的史書。和我們華夏的《東周列國誌》《三國演義》差不多的文學書籍而已。在華夏,誰說《三國演義》是曆史書,恐怕豬都會笑的吧。可是我們的曆史書雖然多,文字卻實在艱深。不是有一定古文功底的人實在的看不懂。我非常喜歡曆史,喜歡咱們曆史的多姿多彩,喜歡咱們曆史的無所不包,喜歡咱們曆史的厚重。越讀咱們的曆史越是覺得我是個華夏人。我很渴望把我的這份感動與更多的香江人分享,讓他們一同分享我的喜悅。可是您也知道,一般的曆史書的寫法,除非是有極強古文功底的人,是沒興趣閱讀的。小子就想,是不是以一種小說家的寫法來演繹這段曆史呢?是不是可以讓普羅大眾也可以有興趣的讀一讀曆史呢。我想對他們說,曆史也可以不是枯燥的,曆史也可以寫的很好看!”

文主編大聲喝彩:“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