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開始的第一天,蕭勝就打車去了張大寶在城市西門外的建材市場。
說到西門就要為大家介紹以下老城,老城興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當初興建的原由是因為京城附近人口過於密集,也就是現在的北京附近的人口太多,嘉慶很是苦惱,所以當初的官拜中堂的富俊富中堂就提出這麼一個想法,就是往龍興之地以北大批的建城移民,清朝的龍興之地就是沈陽。
聽到自己的中堂(哦對了中堂也就是別的朝代的宰相,在清朝叫中堂)提出這個不錯的建議就欣然同意,並且給他下了一道聖旨,聖旨的原文是什麼已經無法考究,但是上麵提到一件事情,就是這個城市的麵積,當初嘉慶是這麼提到的“跑馬占荒”
意思就是給你一天時間,給你一匹快馬,你一天跑下多少地方,就給你多大的城市。
但是一座城市明顯是不夠移民的需要,後來嘉慶又加了一道聖旨。大體的意思是關外的所有荒地均可殖民,命富俊為吉林將軍主持督建。這個吉林將軍也就是邊疆大員。
於是一八四零年雙城就在富俊將軍的監督下開始興建,經過將近五年的年的施工,總共投入勞動力將近十萬人次的雙城市才被興建完畢。
城市共有承恩、承旭、永和、永樂四座城門樓,城門被寬三米半高四米的城牆連接,城門外曾經有四座鐵索連接的升降橋,平時木橋不顯眼,但遇敵時鐵索會把四座橋吊起來,成為一道敵人的天塹。不過後來因為汽車的出現,這四座橋也變成了鋼筋水泥橋。橋下是近三米深的護城河,常年河水從拉林河上遊湧進,從城市的四周流過後在湧回拉林河下遊。
當時的雙城的身份是中國最北的一座城市,隸屬於吉林省,城市的四周共有正白、鑲白、正黃、項黃、正藍、鑲藍、正紅、鑲紅的八旗子弟鎮守。時間的更迭雖然人一消散,但仍然有很多的人和名字被保存下來,現在老城的四周仍然有這些名字的村子存在。
而在1840年的時候被,後世譽為‘東方小巴黎’有‘天鵝項上的明珠’之稱的哈爾濱不過還是個不被人知的小魚村……
後來因為戰火的原因,雙城城南、城北的永和、永樂兩座城門樓先後被毀去。被保存下來的隻有東門、西門的承旭和承恩兩座成門,蕭勝要去的西門外,也就是雙城僅存的兩座成門樓之一的承恩門外。
不過西門外現在還不如後世那般繁華,一出西門先是路況的惡化,接著就是稀少的人煙。現在的西門外除了一個建材大市場外,基本都是農村的摸樣。
下了車的蕭勝經過一路的顛簸,直覺得腰算腿疼。路一出西門就從水泥路變成了泥水路,由於這幾天天氣不好總是下雨,本來就不怎麼好的道路更加的不堪。
下了‘老爺車’,蕭勝看了看送自己來的港田摩托出租車,心中苦笑。現在的港田車還是以氣油勾兌機油混合燃油,並且以鏈條為傳動模式。不動的時候還像台車,可一動起來就要拉親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