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主府出來往北,上梯田。
別看這是上了山,路卻十分好走。
一路上田地層層疊疊,道家掌門仿佛置身於綠色的雲海中。
隻有梯田地頭上的一根根竹管連接成的滴管係統,才把這個老道拉回人間。
多少年了,道家掌門不愛出觀,隻在殿前敲著木魚。今日,受到了來自林秀的刺激,她想看看這片曾經熟悉的山。
梯田延續到半山腰就沒了,往上是茂密的樹林。
原本山上有稀疏的樹木,如今人為的補種上了大量的果樹,錯落有致,長勢良好,有的已經開始結果子了。
道家掌門穿梭在茂密的樹林中,陽光從樹的縫隙中透過,一道道金光灑在了前進的路上。
道家掌門心有所感,放慢了腳步,享受著這來自山林中的靜謐。
靜中有動,她竟然看到了不斷的有野兔和山雞跑過。
原本光禿,又被附近村民們搜刮的一幹二淨的山上,開始恢複生機了嗎?
動中有靜,穿過樹林後來到山頭,一片荷塘出現在眼前。
碧綠的荷葉鋪滿了池塘,粉色的荷花爭相點綴其中。
或含苞待放,或盛開。
道家掌門呆呆的望著那些荷花好一會,又低下頭,看到穿梭過蓮葉間的一條條手指長的小魚。
這就是在山頂上開挖的,為了灌溉下麵的果樹而設計的儲水池塘啊!
也被利用的很好。
道家掌門笑了。
她朝著山的另一麵走去,那裏有山穀,有水壩。
據說穿過水壩,很快就能到仙鶴觀。
今日來時,她坐著馬車走的是山下的老路,回去時,她要試試這條六皇子經常走的,跑去約會的近路。
據說穿越水壩,路程能節約三分之二,十分近便。
老道翻過山脊,又來到了曾經熟悉的那片山穀中。
這裏有溪流,每年雨季時,山穀總被灌的滿滿的,但到了秋冬,就會幹涸。
可現在,那片山穀變了!
三個小型的水壩從上到下依次排開,中間被溪流連著,像落在天地間的一串綠寶石項鏈。
水壩裏插著大竹筒,連著竹管伸展向遠處的梯田,原來這就是滴灌係統的源頭,原來這水壩的建設意義是為了灌溉。
水壩裏依舊有魚。
就知道這個秀兒不會放過每一個能利用的地方。
道家掌門轉身又望了一眼身後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山林,梯田。這些她曾經熟悉的地方已經變了模樣。
她大笑著從山上跳了下去。
躍到水壩壩堤的凸起上,一步一個,踩著凸出的部分飛快的朝對麵的仙鶴觀跑去。
回到仙鶴觀後,道家掌門來到了道觀裏,她常常打坐的一處高台上。
這個高台在外麵。從這裏,可以俯視整個鶴山下的平原地帶,甚至能遠遠的望到對麵高地上的流沙河。
她想起了道家先輩中,有一位出色的老祖宗,勘察了大鳳的山山水水,最終選定了這個地方為道家的傳承之地。
老祖宗說,這一帶的山山水水,構成了一個生動的鳳凰的樣子,是大鳳的國脈。
而鶴山村這一帶,正好處在鳳頭上,所以,道家就在這裏建觀,替自己的國家守著國脈。
三十年前,祈縣發生過這樣的大水,相同的一幕曾經上演過。
當時她的師父,也是上一任道家掌門,率領道家弟子下山救·災。
師父教導自己,道家文化是大鳳的根基與本源,愛國、護民、敬祖、禮神是道家信仰的基礎。
亂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道士歸隱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