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才砍了一些竹子,打算做幾個小兔子燈籠給家裏的孩子玩。
本來鎮上有燈會,可家裏孩子太多了,出門實在是不太安全。
一家人正有說有笑,突然門外好幾個鄉親衝了過來。
“如意!鄉主!你家有聖旨!!”
“聖旨到!又到了!”
“...”
大家顧不上多想,趕緊先去外麵迎接。
鄉親們已經把送聖旨的隊伍接引到這邊來了,在前麵帶隊的,還是宋青雲,
他是這裏的知縣,所以這等大事必須陪同。
車隊停在茶香坊院子的門口,馬車上下來一個年輕的小太監,手裏拿著一份聖旨。
在宋青雲額的指引下,走上前來,
“聖旨到!大塘村李軍長子李謹行接旨!”
李如意一家人全部跪地,李謹行作為主角,跪到了最前麵。
小太監高聲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大塘村李軍長子李謹行,貢獻水車磨坊有功,
年少聰慧,胸懷寬廣,惠利民生。
特賜天工閣學士之職,賞金五百兩,欽此!”
李謹行叩拜在地,說話磕磕巴巴。
“草民,接,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周圍村民小聲議論,
“啥是學士啊?”
“天工閣又是啥?吃飯的地方嗎?”
“幾品的官兒啊?”
“....”
宋青雲聽不下去,朝廷跟吃飯喲什麼關係,他跟最靠近他的那個村民科普。
“天工閣是工部掌管工匠技術的地方,學士是個稱呼,也是個職位。”
“九品的官兒,不需要去上朝,在家裏就有銀子拿,好處多著呢。”
村民們就隻記住了“在家有銀子拿”,這不就是天上掉餡餅嘛!
李謹行出息了呀!
小太監將聖旨送到李謹行手中,李如意家裏有了接旨的經驗,知道要給宣旨的太監紅包,而不是給糖。
可李如意沒有隨身帶銀子的習慣,她看向李秀才。
李秀才立馬把自己身上的荷包摘下來往小太監手裏塞。
“公公辛苦了。”
小太監推拒回去,“這可不敢收,要是讓雜家的師父知道了,非扒了雜家的皮不成。”
宋青雲立馬解釋:“安平鄉主,這位是順公公,師父是德公公。”
李如意明白了,趕緊問候,“見過順公公。”
順公公很是尊敬李如意,他從來沒見過他師父德公公那麼誇獎過一個人。
還是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子。
“安平鄉主,您家真是人才輩出,可喜可賀。
雜家今日來,不光是送聖旨,還有您的中秋節禮,一並送來。”
還有這等在家就有禮物收的好事兒?
李如意看了一眼,哇,一大車!
皇上闊氣!
“中秋佳節,順公公舟車勞頓辛苦,進寒舍吃個便飯吧!”
順公公隻是讓人把禮物卸下來,並不打算進去。
“節日前後最是繁忙,雜家還著急回去給師父幫忙,就不勞煩鄉主了。”
李如意感覺這麼讓人走多不好意思,大中午的跑一趟,清涼的茶水也喝不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