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喜交公糧
沙灣村村民委員會研究小造紙廠去留問題的專題會議,結束後的當天下午三點鍾,一年一度的夏糧征購工作會議,在夏官鎮政府的大會議室裏召開。參加會議的有鎮政府的全體工作人員,鄉直單位的負責人,各村的書記、主任和會計。包鄉鎮的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也應邀參加了會議。
大會由主管“三農”工作的鎮黨委呂副書記主持,鎮政府的郭鎮長傳達了縣政府夏糧征購工作會議的精神,黨和國家關於夏糧征購的主要新政策,並對今年夏糧征購任務、時間安排、獎罰措施等做了具體的說明。
鎮黨委書記顧新民代表鎮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作了重要講話。還對參加會議的各單位,各村黨支部、村委會提出了具體的希望和要求。
包夏官鎮的縣委副書記兼縣政法委書記曹光達,代表縣委、縣政府講了話。除了充分肯定夏官鎮黨委、政府的主要工作成績外,講了全縣今年麥收的大好形勢和抓好夏糧征購工作的重大意義,最後提出了具體要求。散會後,各村會計領到了,鎮政府下達到各村的具體任務、數量表。
黨委書記顧新民在開會期間搜索到了一位陌生人的麵孔,他估計可能是王天龍。本想散會後留下他認識認識,但經過認真考慮還是臨時取消了。萬一傳到胡希能的耳朵裏,再到楊萬新哪兒告我一狀不值得。
許多鄰村的村幹部認識王天龍,看見他騎著一輛破車子,奇怪的問:“王主任,咋不坐車?既省勁又威風。”
王天龍笑著說:“坐車、騎車還不一樣嗎?能到家誤不了事就行唄!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和大夥做個伴兒、拉拉呱、交流交流經驗,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那倒也不假。”有人讚成說,“在鄉親們並不富裕的今天,那樣做確實太脫離群眾了。”
“你懂個啥?”另一個人反駁說,“人家那叫與時俱進,跟著感覺走。別買不起瓜說瓜苦了,你想享那個福、露那個臉能享的上嗎?”
“那倒也不假。不過,……。”
“不過啥?”
“人家王主任可跟咱不一樣,不是坐不上,而是不坐,那咋講法?你能說明白嗎?”
“那個嗎?那個嗎?還用說嗎?缺心眼唄!”說完拐了彎,向他的村登去的同時扭著頭說,“王主任對不起了,望多多包涵。”
另一個人瞅著王天龍的破車子覺著實在太寒酸,提醒說:“王主任,就是不坐車,也該換輛像樣的吧!”
“啥車還不一樣?物盡其用,能代步就行唄!再說破車有破車的好處。”
“啥好處?”
“丟了沒人要,得了沒人撿,招不了強盜,挨不了悶棍,人車雙安全。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嗨!叫你這一說,還真是那麼回事。”他的話剛落音,沙灣村的轎車就飛快的駛過去。
胡希能回到家中,認真思考著夏征的具體實施方案。鎮政府下達的夏征任務王天龍不會反對,而村提留部分是否能通過心中沒有底,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鬼主意。
村提留包括公積金、公益金、辦公費、村組幹部的誤工補貼等,而村組幹部的誤工補貼是村提留的大頭,占村提留的百分之六十,是穩定幹部隊伍,調動幹部積極性的主要經濟手段。
如果他不同意的話,得罪的不僅是我胡希能,而是全體村組幹部。他叫大夥喝西北風,誰也不會擁護他,鬧不好他就真的成了光杆司令、孤家寡人。到那時……。他越想越美,不由自主的發出奸詐的冷笑聲。
第二天上午九點鍾,在胡希能的主持下,村、支兩委會在辦公室中正式拉開了序幕。他首先傳達了鎮政府夏糧征購工作會議的精神後,提出了沙灣村夏征工作的意見。他說:“根據鎮政府下達給咱村的麥征任務,結合咱村今年小麥大豐收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吃固定補貼的村幹部增加的實際,參照往年的慣例,今年的麥征任務必須增加,不然就難以扣嚴鍋。”
他突然音調一變,陰陽怪氣地說:“既然群眾選了幹部,就得管飯吃,請了神就得供香,所以,增加提留他們也不能有怨言。村提留的大部分用於村組幹部的誤工補貼,如果有人不同意,大夥就去喝西北風。也可能有思想覺悟高的活雷鋒,誤工不要補貼,白為群眾服務,那當然更好我歡迎,群眾也高興。誰的覺悟高誰報名,咱把他那份提留減下去。”他說到這裏停下來,用得意的小眼睛瞅著新當選的村幹部。
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胡希能奸笑著說:“既然沒有報名的我就繼續說。咱村的提留在全鎮來說屬於中上水平,並不算太高,群眾也不會不認可。養馬當差,種地完糧,群眾都懂這個理。”
“討論個啥?”胡占勝突然插話說,“往年咋辦還咋辦,你和老會計把任務一分就得了,費那個勁幹啥?”
討論夏糧征購,對今年新當選的村幹部來說,還是大閨女上轎——頭一回的新鮮事。他們過去和群眾一樣,隻知道養馬當差、種地完糧,雖然顯多不滿意,但還能完成任務。至於數字任務是從哪裏弄出來的?也從來沒有多問過,直到現在才聽出點眉目來。
以人為本,一切為百姓著想的王天龍,時刻牢記自己是民選的村主任,代表民意是他的神聖職責。他說:“種地完糧,養馬當差,群眾都知道這個理不假,但是,不能借交公糧之際加重群眾負擔。站在全鎮農業收入的範圍看,咱村人均交糧的數量確實不算太高。但是,站在全鎮整個經濟的角度看,咱村確高過了頭。大家都知道,咱村的工副業項目收入,幾乎占全鎮三十一個村的百分之六十,這麼多的收入本應大大地減少群眾的負擔,才是合情合理的。可是,不僅沒有減,還年年有所增加,是極不正常的。這是其一。
其二,畝均數量明顯過高。單從人均數量看確實不很高,但是,按當前實有耕地畝數平均的話,和別的村高的不是一星半點兒。咱村的工副業項目占了毀了幾百畝耕地,公糧、提留理應由他們負擔,不該均攤在老百姓的頭上。過去鄉親們替它們繳了,今年決不能再放過它們。
其三,村中的道路維護、治安管理,他們也是受益者,讓他們攤一部分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否則我們沒法向群眾交待,良心也會感到不安。望各位幹部認真的想一想,拍一拍心窩窩,是不是這個理?”
王天龍有理有據的分析,不僅引起了村幹部們的共鳴,而且使許多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就連胡希能也不能不承認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