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一章 同學少年(6)
她打量了一會兒,說:“林平山穿著好看,馮學順穿著顯得緊了。”
聽她這麼說,林平山仔細打量馮學順,發現由於他比自己胖,穿著是顯得發緊。覺察到這種情況,林平山覺得交換條件有些不平等,讓馮學順受了委屈,以後就不再跟馮學順換衣服穿了。
長時間營養不良,同學們中有不少人開始浮腫,有的染上了肝炎,學校決定延長寒假的時間,讓同學們回家調養一下。
留校沒有回家的同學,積極醞釀參加學校組織的一次義務勞動。
四
物理係正在長城腳下興建一個核反應堆的教學科研基地。臨近寒假,係裏準備動員身體好又不回家的黨團員參加一次義務勞動,到工地去挖地基,為明春實驗室土建及時開工做準備。
林平山剛到校時,隨同學們到工地去參觀過。那時,蘇聯援助我國研究核技術的專家已經撤走,老師和同學們心情都很沉重。他到工地,看到高年級的同學們住在帳篷中,拿著圖紙和測量儀器忙碌在工地上,學問派上了用場。他很羨慕他們,遺憾自己學的知識太少了,在國家麵臨考驗的時刻不能為國效力。聽說係裏組織去工地勞動,他馬上報名參加。
工地在八達嶺的山腳下,附近隻有一個二三十戶的小村,周圍全是裸露著石塊的貧瘠土地和荒山。冬天,刺骨的寒風從村後的峽穀吹來,飛沙走石讓人睜不開眼。學校在工地的生活區隻有一座小樓,早已住得滿登登的。這支勞動隊伍隻好借老鄉的房子住。
村子很窮,可供燒炕取暖的秫秸極難找到,隻能到山腳下的亂林子裏撿些落枝碎葉燒,兩天後連這個也找不著了。夜裏,屋內的水缸結了一層薄冰。大家就像睡在冰窖中,不脫衣裳裹緊棉被縮成一團,相互擠著熬過一個個寒夜。
早晨,用冰水抹過臉,到食堂就著鹹菜疙瘩喝了苞米麵粥,大夥兒扛著洋鎬鐵鍬往南邊的工地走去。早晨去工地還好受些,剛喝過熱粥又是順風,同學們走路有勁兒。到了晚上,人已筋疲力盡饑腸轆轆,又要頂著呼嘯的北風行走,人人流著鼻涕淚水,把腦袋壓得低低的,用肩膀扛著狂風往村子走去。
夜裏氣溫在零度以下,經過一夜寒風的吹掃,地皮早已凍得鐵硬,鎬頭掄下去,地上隻起一個白點,硬邦邦的地麵根本不理你。有的同學就點燃木頭來燒化地表的凍土。沒撿到木柴的隻好硬刨了。幸而凍土不太厚,費力砸開表層之後,往下的土層就好挖了。
每天勞動間隙,他們唱得最多的歌曲是抗大校歌:
黃河之濱,
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人類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