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下柳家集(2 / 2)

要去柳家集,自己沒有車的話,就得先坐汽車到清安縣,然後或走路,或找鄉下拖拉車搭車,或出錢請車去柳家集。

清安縣距離江水市有著近九十裏路,坐汽車需要近兩個小時。到達了清安縣就近四點。

清安縣,是江水市麵積最廣,人口卻是最少的縣鎮,因為縣內多山,而且多石山,可種田少,人口當然就少。

整個清安縣人口還不過二十萬,不到全市百分之十,卻占了全市三分之一的麵積。

所以清安縣人少地博,大半個縣內全是山地,柳家集就在山地內,是清安縣典型的山石地村代表。柳家集深臥山溝,離著新高縣有著二十四裏,翻山走路要三四個小時,就是坐車也要兩個小時。

像著柳家集這樣偏頗的村落,出入應該極不方便,好在幸運的是,在著戰爭年代,柳家集還是出了一個能人,成為了當地的一個不小的軍閥,為著家鄉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修了一條進柳家集的山石路。

柳家集在山石溝內,雖多有壞處,但卻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山石穩定,修好的石路後,隻要不出現大地震之類的,那路修好後基本上就不用再修了,甚至是越走越好,不像別的村落修的泥土路。

下午過了點,就過了到縣城趕集的時間,各地來縣城趕集的人差不多都回家去了,就是拖拉機之類的也走了,所以,下午四點想到清安縣搭柳家集方向的拖拉車,是很不可能。

當然,這也難不到柳元,隨著在縣內轉了兩圈,柳元便找來了一輛拖拉機,出二十塊錢,專拉著柳元兩父子向著柳家集所在的山溝駛去。

嗡!嗡嗡嗡!。。。”拖拉機以著十五馬速度向著前駛去,濃濃的黑煙,從著車頭的煙筒中湧出,在著山路兩旁拉出一條斜斜的長黑線。

“爸,快看,到柳家灣水庫,咦,那有幾條船,船上有人,是不是柳家集的人在打漁”

拖拉機沿著山腰攀爬,柳元坐在後箱內,一邊享受拖拉機特有的蜂鳴,一邊觀看著這清安縣特有的石頭沙山。

拖拉機拐過一個山腰,柳家集便呈現在眼前,而在著柳家集的另一邊,卻是一片清藍的水麵。

清藍色的水麵在微風吹拂和陽光斜照下,波光鱗鱗,金燦燦一片。

眼前的水庫,正是清安縣有名水庫之一的柳家灣水庫,柳家集的名,也正是此水庫而來。

在一片清鱗波蕩的金光中,數條突黑的小船極為的刺眼立於金光當中。當然這幾個突黑的船,隱約的還能看到有人立在上麵,像是在撒拉著什麼。

“咦,還真是的,現在七月初,還是處魚產子期,怎麼就會有人在打漁”尋著兒子的眼光,柳三章也看到遠處一片波光當中那塊黑突。

魚產子一般是2月和6月,不過,由於柳家灣水庫特殊一些,柳家灣水的魚一般要到三月開春和七月入夏時才開始產卵,所以,現在才進七月,還是魚產卵期,這時期是禁漁的。

這禁漁是祖輩傳下來的,現在竟然有人打破了。而且現在在魚產卵期打漁,要是把著待產的魚打撈完,豈不是殺雞取卵!

“哈哈!要是大伯和小叔他們打漁,那今天我們就有口福了!”柳元沒有老爹想著那麼多。見到柳家集附近有人打漁,柳元很快的就想到了柳家集的特產,大黃蟮和大黃魚。

柳家灣水庫,可是上百萬平米的大水庫,十多年都未幹過,這裏麵得有多少魚。柳家灣盛產黃蟮和黃魚,特別是數斤大的黃蟮和十多斤的黃魚。

在柳元記憶中,柳家集的那些叔爺們,每次到水庫上撒網打漁,都可以撈到不少的大黃蟮和大黃魚。

大黃蟮、大黃魚可都是美味,而且現在的這些大魚都是純天然的,並不是人口伺養的,清蒸,油炸,雜鍋煮。想著柳元口裏就發讒。

無奈跟到老爸來柳家集,本來是準備來受苦的,不過現在嗎,嘿嘿。。。能享受一下這大黃蟮魚美味,也總算是能收補回到一點益處了。

嗡嗡嗡!拖拉機,打破了夕陽餘輝中柳家集的沉靜!

“大伯,二伯,三叔,五叔。。。。大爺,二爺,三奶奶。。。”看著一張張熟悉的臉迎上來,柳元笑著跳下了拖拉機,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