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節倫敦的決定(1 / 2)

就在包令與漢軍的談判陷入僵局時,英國兩院正在為是否派遣軍隊對華發動第二次戰爭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上海之行,讓邁克爾.西摩對遠東一個新型強國即將崛起產生了強烈的不安,一回到倫敦,邁克爾.西摩就向首相巴麥尊強烈建議,必須立刻采取行動,阻止遠東這個新型的帝國崛起,否則不但是大英帝國的災難,更是整個歐洲白人的災難。

“****。”聽到邁克爾.西摩的描述,巴麥尊腦中立即主湧現出這個詞,從蒙古人西征之後,數百年來,****這個詞就象是懸在歐洲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揮之不去。如今聽到邁克爾.西摩的描述,巴麥尊頓時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想一想吧,這個國家據說有四萬萬人口,而大英帝國人口才剛過一千萬;這個國家過百萬人口的城市有數十個之多,而大英帝國隻有一個倫敦。最可怕的是,還是漢軍鋼鐵產量的躍升,從無到有,不到數年時間已經擴展到五十餘萬噸,這樣下去,達到大英帝國的三百餘萬噸又需要多少時間。

“必須阻止這樣一個國家的崛起。”巴麥尊第一時間就作出決定。

雖然巴麥尊是首相,隻是要想出動軍隊於萬裏之外遠征他國也必須通過兩院議會授權,不過,要得到兩院議會授權對華動武又豈是易事,尤其是這個國家還和大英帝國每年有龐大的貿易來往。即使是在原本的時空,英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也遭受到了兩院巨大的阻力,何況這一時空,漢軍每年巨大的工業品采購,讓英國眾多商人和資本家商人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巴麥尊的提議一開始就遭到了巨大的反對聲,許多商人和資本家聯合起來,強烈阻此巴麥尊提出的對華動武的提議,尤其是英國最大的反對黨領袖德爾比伯爵,直接斥責巴麥尊“****論”是危言聳聽,根本原因是受到了不道理的鴉片商人鼓惑,為了鴉片商人的利潤,竟然不惜損害正當商人的利益。為此,德爾比伯爵還在上議院提出了一項針對輝格黨政府和巴麥尊的不信任案。

此時《泰晤士報》還發表了一篇文章,估計一旦兩院通過對華動武議案,因這場戰爭導致的貿易和稅收損失將高達數千萬英鎊。

《泰晤士報》的文章和反對黨的不信任案讓巴麥尊焦頭爛額,對華動武的反對聲音如此巨大,差點讓巴麥尊一度產生放棄的念頭,不過,香港麵包案和亞森號事件的及時出現,讓巴麥尊又重新堅定了念頭。他數次在兩院發表演講,指出放任遠東崛起對大英帝國的危害,這個新生的國家即使眼下對英國商品有強烈的需求,可是以他們的發展速度,過不了多久恐怕就會有工業品向大英帝國出口了,加上生絲、茶葉、瓷器,不可想象,那時候大英帝國拿什麼來平衡與遠東貿易的差額,靠鴉片嗎?抱歉,鴉片在遠東已經禁止了……再發動戰爭,那太晚了,大英帝國要付出的代價遠大於現在……

除此之外,巴麥尊還進行了其他努力,成功選舉了頗有影響力的沙費茨伯利勳爵,讓他掌握了主教的任命,沙費茨伯利勳爵原本是對華動武的強烈反對者,巴麥尊的權利分配轉變了他的態度,轉為支持對華動武的議案,最終在上議院的表決中,以127票支持,123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了對華動武的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