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動如山(1 / 1)

小人物臨事怯場

鎮定是治事之要,它比才幹更重要。一個人若有一種“任爾風吹浪打”、“舉步徐行靜不嘩”的從容氣度,無論才幹大小,都足當大任。反之,一個人才幹不凡,卻沒有一點臨大事不動如山的鎮定氣象,難有出息。

鎮定也有層次之分。層次低的,遇到一個陌生人就怯場,生怕說話不當、舉止不妥,所以他們盡量避免跟陌生人打交道。在公眾場合發言,更是心慌意亂、手足無措,所以盡量不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麵。這兩個小難關破不了,隻好一輩子做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層次較高的,平時還算鎮定,處理事情和與人打交道都從容不迫。一旦遇到突發事故,就頭腦一片混亂,無法做出正確反應。比如客戶打電話說:“你們產品有嚴重質量問題,出了人命事故這時他就全沒了主意,隻好慌慌張張跑去找領導。如果領導也缺少鎮定功夫,隻好胡亂處理,往往把事情弄得更糟。又比如,發生火災事故,頓時像個沒頭蒼蠅似的,隻顧奔走逃生。廣東某次火災,死傷一百餘人,絕大部分是相互踩死的。本來大家都有機會逃生,隻因失去鎮定,結果逃出來的寥寥無幾,大部分死於非命。

小人物不被重用,常常是因為他們鎮定功夫太差,確實難當重任。

大人物從容鎮定

當婁師德被任命為宰相時,很多人不理解:論才幹,他在官員中不是最出色的呀!皇帝說,他的才幹雖弱一點,但“每臨大事有靜氣”,所以他最適合當宰相。

一個人即使才幹有所不及,隻要鎮定功夫深,仍足以擔當重任。在別人束手無策時,知道怎樣想辦法的人;在別人混亂時仍然鎮靜的人;在大責任擱在肩上、大壓力加在身上,不會慌張混亂的人,總是最有價值的人才。

大人物都有相當深的鎮定功夫,否則不配做大人物。功夫極深的,能達到“瘁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

鎮定功夫要靠長期修煉。首先要對事物進行透徹理解。比如前麵提到的婁師德,曾告誡弟弟說:“假使有人吐唾沫在你臉上,不要擦幹,要讓它自己幹。為什麼呢?人家唾你,肯定是有原因的。你擦幹唾沫,豈非否定對方的行為?人家豈不更怒?”一個人若能這樣想問題,豈會不鎮定?

其次,坦然接受結果。大人物都有這種心態:天塌下來,有地接著;地接不住,到時候再說。不該死的時候,自然死不了;到了該死的時候,就去死,怕什麼!一個人若能坦然接受結果,豈會不鎮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