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啦一聲,弓弦聲響起,一支箭已離弦而去,咚的一聲,正中“敵人”,旁邊響起一陣驚歎之聲,但仔細一看,射中的卻隻是“敵人”喉頸旁肩膀處,隨又響起一片噓聲。射者垂頭喪氣地離開。

第二個射者,拉了半天的弓,才讓弓弦勉強有了個弧形,旁邊早已一片嬉笑之聲。那射者手一放,箭離弦,卻連“敵人”的邊都沒碰著,從身旁飛了出去。餘人哄然大笑,那射者將弓一扔,坐在地上號啕大哭起來。

接下來的幾個射者,雖也都命中目標,但不過手、足、腹,皆非要害部位。直到第八個射者,像模像樣地起了個箭步,深吸一口氣,將弓拉得半圓,凝神一箭,咚的一聲,正中“敵人”喉嚨。那射者高興地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贏了,我射中的是喉嚨,我才是今天的‘李穿喉’……”

在溪州城西的一個小村落,一群放牛娃正在玩射箭遊戲。他們在一株古柳上用木炭畫上一個大概的人形,在古柳

兩丈開外的地方畫上一條線,然後比試射箭,唯射中喉嚨者才能當上今天的“李穿喉”,享受接下來的待遇。

那第八個孩童射中“敵人”喉嚨之後,接下來的幾人皆未命中目標。那孩童如願勝出,神氣地喝道:“十八孩兒聽令,快扶本將軍上馬。”說罷跨到一個由幾條木棍製成的簡易架子上。其他孩童聽罷,吵吵嚷嚷擁上來將那孩童抬起,一邊打轉轉,一邊齊聲喊道:“烽煙蔽日,賊寇如流;將軍神射,一箭穿喉;十萬軍敗,青史名留……”那孩童跨在木架子上,洋洋得意,儼然一副大將軍的模樣。

這是大唐昭宗乾寧年間。經過黃巢起事後的大唐王朝,早已是名存實亡。各地藩鎮名義上受中央節製,實際為一方諸侯。那孩童所言之“李穿喉”,乃受封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的李川,此人善射,號稱“天下第一神箭手”,因臨陣殺敵十有八九是一箭穿喉,是以世人常稱之為“李穿喉”,真名反倒鮮為人知。

離孩童嬉戲不遠處,卻有兩人駐馬觀看他們。兩人皆便裝打扮,馬鞍旁斜掛著弓箭,馬鞍後掛著幾隻野雞獐兔,顯然是出獵方歸。兩人看罷,又掉頭放馬徐行。兩人中右邊那人約莫三十歲,身材瘦削,臉色白淨,唇上卻是一摞大胡子,又黑又濃,分外引人注目。那人歎道:“想不到李穿喉威名如此之盛,此處是姑父轄境,鄉野孩童的嬉戲,卻都以射箭為樂,以他為榮。”

左邊那人是個年輕公子,方二十出頭的樣子,大眼睛白臉,相貌既英俊,又給人可親之感。聽得他回道:“表哥且莫奇怪,莫說這溪州了,就是再遠些張停友將軍的永寧鎮,高盛將軍的夷州鎮等,也莫不民風好射,以李將軍為榮。”說罷,臉上頗有得意之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