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6章 【No.206】純金打造的“鐵”飯碗(1 / 3)

林溪山泉食品集團在金秋十月正式掛牌成立,旗下的各個食品企業在集團成立之時都進行了一次人事製度方麵的改革,人力資源管理這一新興的管理方式也在謝文俊的建議下悄然在企業裏冒出了頭,謝清強也和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食品企業談妥了人才培養協議,並積極的派遣公司管理人員到處去學習,集團裏一時間興起了一股學習考察熱。

集團把正規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納入了軌道,同時將所有員工的工資和待遇也進行了一次重大的調整,這次工資和待遇調整的幅度頗大,不僅林溪山泉食品集團的員工們高興,就連林溪市其他國企私企的員工們也羨慕不已,因為此次待遇調整裏邊有一項重大內容——分房。

林溪山泉食品集團花大手筆在林溪市北市區購買了“天和地產”從96年就開始動工籌建的連排小區房,合計將近三千多套,這些小區房全部用於此次待遇調整以後分給職工們的住房。

其實北市區的這些連排小區房並不是林溪山泉食品集團現在花大手筆購買的,而是早在林溪山泉水廠成立之初,謝文俊就跟曾鴻章的“天和地產”達成了協議,用“壹佰便利”的股份做抵押,讓“天和地產”幫忙在北市區購置土地興建一係列的連排小區房,房價按工程造價上浮15%跟“天和地產”結算,不過得等到房子建好之時再付款。

當時因為謝文俊的事業剛剛起步,還沒有發展到如今這種地步,曾鴻章也想不到謝文俊的能耐會大到如此地步,所以並不眼紅,而且在謝文俊的幫助下自己得到的好處也不少,才答應了“半義務”幫林溪山泉水廠這個忙。

要是換了現在,曾鴻章是絕對不可能同意這種看似“風險”很大的事情的,不過現在謝文俊如果要再興建職工住房,也絕對不可能會去找曾鴻章,自己的“恒基地產”照樣有這個實力,這不,連排小區房接手以後,“恒基地產”的地產發展部經理李玉玲又在北市區附近尋找價格適宜的土地,準備籌劃林溪山泉食品集團職工小區住房的第二期工程。

林溪山泉食品集團的分房待遇並不和其他企業一樣,其他企業的福利分房多多少少還有一些條件的限製,比如工齡要求以及要讓員工自己出一部分費用等等,林溪山泉食品集團的職工住房可沒那麼多條件限製,而且隻要是企業職工,不論職務大小工齡長短,通通有份,分給職工的房屋產權也是百分之百屬於職工自己的,分房對於林溪山泉食品集團的職工隻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和集團簽訂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的簽訂不得低於十五年,最高三十年,簽訂合同的年限長短限製了職工住房的大小,勞動合同簽訂的時間越長,職工分得的住房麵積就越大,這樣一來不少車間工人紛紛都在集團成立之時與之簽訂了三十年的勞動合同,在這一浪高過一浪的下崗浪潮環境下,工人們本來就巴不得捧個鐵飯碗,如今還有願意捧鐵飯碗的時間越長就越能分到大房子這種做夢都不一定做得到的好事,當然不肯放過。

這也導致了林溪山泉食品集團區別於其他企業的福利製度,不少管理人員分到的住房居然沒有普通工人的大,甚至有些普通工人分到的住房麵積是企業管理人員分到住房的兩倍,這的確是一件大大的“怪事”,也足以令林溪市其他企業的普通工人羨慕。

林溪山泉食品集團的普通工人在此次待遇調整的分房過程中都感慨萬千,在大部分企業都處於水深火熱的下崗浪潮當中,不少企業的員工還為每個月能不能定時拿到當月工資而發愁的時候,他們卻能來到林溪山泉食品集團成為其中的一員,過起了“皇帝”般的生活,不知道是上輩子做多了好事積了德還是這輩子磕頭碰到了天才遇到這等好事。

林溪山泉食品集團的分房製度與職工的職務大小以及對企業的貢獻等等根本沾不著邊,是因為謝文俊覺得住房是現代人生存之根本,無論能力大小,隻要付出勞動,都有權享有這一生存的權利,工人隻有住上了房子,沒了後顧之憂,才能激發出自己的工作積極性,為創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分房製度雖然有利於大部分林溪山泉食品集團裏的普通勞動者,但還是有不少抱怨以及不滿的聲音傳出,這些聲音大多來源於一些自視甚高的高級管理人員,他們自認為對企業發展做出的貢獻不小,到了分房的時候卻比不上一個小小的車間工人,哪有可能會服氣。

他們這一群人因為自視甚高,也有一定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會被下崗風暴所波及,跳槽尋求更好的發展也視為家常便飯,所以不可能綁死自己跟林溪山泉食品集團簽訂多年的勞動合同,雖然林溪山泉食品集團的各方麵條件都比其他企業要強得多,但是這萬一要簽了綁死自己的勞動合同,將來外麵又有了更好的發展怎麼辦,吊死在一棵樹上不是他們這群人的作風,況且如果簽了合同以後不按合同履行,非自然不可抗力違約的話,那後果是相當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