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蕭家風波(1 / 1)

外麵的雨淅淅瀝瀝,車內的兩人悄無聲息。李明安甚至可以聽到蕭小曼輕微的打呼聲。

這個丫頭,著急忙慌的趕回來,真是可憐。

李明安伸出骨節分明的手,用指腹撫了撫蕭小曼額前的碎發。盡管這個動作很輕柔,還是驚 醒了蕭小曼。

“明安叔。”映入蕭小曼眼簾的是李明安放大的一張俊臉。“抱歉,我睡著了。”蕭小曼澀澀開口。

因為自己的緣故,打擾蕭小曼休息,李明安一臉的愧疚,“該說抱歉的人是我,我不該吵醒 你。”

蕭小曼柔柔的笑了一下,眼波泛出瀲灩的光。讓李明安幾乎深陷其中。

李明安錯開她的視線,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賬本遞給蕭小曼。蕭小曼收下,玉手翻動賬本,寥 寥看了幾眼,猜出個大概,這些應該四叔和五叔的糊塗賬。

“這些賬本有天香樓,也有花樓的,你不必怕他們,他們敢欺負你,你就把這些賬本給你嬸 嬸們看,保他們有好果子吃。”李明安目光溫潤的看著蕭小曼,眼睛隱約透出幾分狡黠。

既然是明安叔的好意,蕭小曼也不好推辭,有四叔和五叔的把柄總歸是好的,蕭小曼致謝之 後,就收下賬本。

“這是你們蕭家的事,我不方便參與,但他們若是過分了,你讓沐雪出來喊我,我隨叫隨到 。”李明安將蕭小曼送到蕭家前院,停下腳步。

“多謝明安叔。”

“快進屋。你爹還在等你。”說完,李明安收起油紙傘,眼尖的蕭家下人過來接過油紙傘, 順著李明安目光看去,“整整五年,大小姐總算是回來了。”

李明安愜意看著蕭小曼遠去的背影,眉角含笑,對,她總算是回來了!

……

蕭家從鹹豐年間開始著手玉器生意,到蕭小曼父親這一代,已經是第四代,近百年的老字號。蕭家玉器四個字,在重慶頗有名氣。蕭家名下玉器鋪子無數,其中最為知名是一家為名墨玉坊的鋪子。每當提起玉器,都會想到蕭家的墨玉坊。

據說,“墨玉坊”三個字是慈禧太後還是貴人時,路過重慶,剛好遇到開業的一家玉坊,一時興起,便幫忙取名墨玉坊。蕭小曼的曾祖父當時覺得名字好聽,當天就著人做了牌匾。

蕭小曼的曾祖父隻當慈禧是普通婦人,拿出足足五百兩預酬謝她,慈禧一文錢都沒有收,婉拒蕭小曼的曾祖父,並說,掌櫃若是有心,打理好這家玉坊,若能世世代代做下去,便是對我最好的酬謝。

後來,慈禧回宮,偶然間和宮裏的人說起這件事。蕭小曼的曾祖父才知道,原來取名的婦人是大名鼎鼎的蘭貴人。再後來,蘭貴人坐上太後之位,墨玉坊也沾了光,生意愈發興隆。

又過了七十年,蕭小曼的父親繼承蕭家的生意以及這座墨玉坊。蕭小曼的父親是這一輩的老大,底下有兩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兩個姑姑出嫁得早,回蕭家的日子不多,蕭家的規矩,女子到年齡就得出嫁。

蕭小曼不像和兩個姑姑一樣,做舊時包辦婚約下的傀儡。別的千金念書,是為了給自己渡一層金光,嫁得體麵風光。而蕭小曼不同,她圖明理和拓寬見識。

至於那兩位叔叔,也就是蕭小曼四叔和五叔。蕭小曼印象更深刻些。祖父走後,那兩位叔叔協助蕭小曼的父親打理蕭家的生意,對蕭家的家產覬覦在心,自打蕭小曼記事起,兩位叔叔沒少在她父親這裏撈好處。這些年來,蕭家是表麵風平浪靜,實則翻江倒海。

蕭小曼遠赴北平念書,一走數年。這個時候收到家裏的急信,蕭小曼攥著書信,險些站不穩了。信上說小曼的父親病重了,希望她盡早回家。

這哪裏是望她回來的書信,根本就是四叔五叔以她父親病重的由頭,擺得一道請君入甕!

蕭小曼想到進屋要麵對的所有,隻覺得眼眶發熱,心尖上似是有一把尖銳的刀子一直在絞動一般,痛入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