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心中有繩,你就會自己把自己捆綁(1)(1 / 3)

自己把自己捆綁

禪宗二祖慧可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誠心,揮刀斷臂,拜達摩為師。有一次,他對達摩祖師說道:“請老師為我安心。”

達摩當即說:“把心拿來。”

慧可不得不說:“弟子無法找到。”

達摩開導他說:“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經幫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嗎?”

慧可恍然大悟。

幾十年以後,僧璨前去拜謁二祖慧可,他對二祖說:“請求師父為弟子懺悔罪過。”

二祖慧可想起了當年達摩啟發自己的情景,微笑著對僧璨說:“把罪過拿來!”

僧璨說道:“我找不到罪過。”

慧可便點化他說“現在我已經為你懺悔了!你看到了嗎?”

僧璨恍然大悟。

又過了許多年,一個小和尚向三祖僧璨求教:“如何才能解除束

僧璨當即反問:“誰在束縛你呢?”

小和尚脫口而出:“沒有誰來束縛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說道:“那你何必再求解脫呢?”

小和尚豁然領悟。他就是後來中國禪宗第四祖一一道信。

每個正常人都有自己的煩惱,隻是每個人麵對煩惱以及處理煩惱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會找人聊天,發泄內心的煩悶;有的人享受美食,還原對自己真實的好;有的人會選擇安靜的地方,靜下心來做喜歡的事……不論如何,隻要是活著,煩惱就存在著,人們都在想盡方法解除煩惱。

有些煩惱是會隨著時間自動消除的,有些則需要自己去麵對並找出化解的方法,否則就是心結,就會製造更多的煩惱。醉心於功利的人,便會被名利韁拴住,若是計較於名譽,便會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的人,更是焦慮不安,嫉妒猜疑。而這一切煩惱,別人都不能幫你解脫,隻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列子》裏麵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是有個人丟了斧子,總懷疑是鄰居家的小孩給偷去了,於是就暗暗注意那孩子,他看那孩子說話走路,都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總之在他看來,基本已經斷定那小孩是個賊。過了幾天,他在刨土坑的時候,又找到了那把斧子,原來是他上次給忘在那裏了。從那之後,他再看鄰居小孩,怎麼也不像偷過斧子的樣子了。很多人因為自信不足或多疑,心中有繩,心中有鎖,導致自己把自己捆綁,自己把自己鎖上。

事實還是那個事實,改變的隻是自己的主觀意識。真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多數疾病都可以不治而愈,大多數煩惱都會在第二天清晨好很多。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不如把它看作是東去的流水,流過就行了,別讓自己沉溺在裏麵。寫下快樂的理由,擦去痛苦的借口。現代人雖說算不上富裕,但基本都過上了溫飽的生活,可許多人整天卻滿口痛苦、悲哀之類的話。真不知道這些痛苦是客觀地擺在那裏,還是他們想象出來的。

在網上看到一些年輕朋友的文章,作者也大多浸泡在苦水裏,一副苦大仇深,世人欠他五百萬的樣子。我建議這些人把一周前的煩惱盤點一下,看是不是還在,如果已經不在了,那麼你當初要死要活的煩著有什麼意義呢?

煩惱是什麼?是被我們放大了的一種自我暗示。你越是在意它,它就越顯得強大,幾千年來天還在我們頭頂懸著,那位擔心天塌的老兄要是知道的話估計也會氣得吐血了。一個經曆了許多真正煩惱的人,反而會以一種超脫的姿態來對待煩惱。

如何安心?要自己安心;

如何解脫?要自己解脫;

沒有誰來束縛你,何必自尋煩惱呢?

專注內心的安寧,煩惱便不複存在

一天,梁武帝請寶誌禪師看戲。結束時,梁武帝問禪師:“今天戲演得好嗎?”

禪師答:“我不知道。”

武帝又問:“今天戲唱得好嗎?”

禪師答:“我不知道。”

武帝十分奇怪:“禪師明明坐在這看戲,怎麼會不知道!”

禪師說:“陛下,明天不妨再要這一班戲子來做戲,並選一名已判死罪就要殺頭的罪犯,命他手捧一盤水,跪在戲台前看戲,並對他說:‘等戲好了,這盆水一點都不灑出來,立刻賜你無罪,如果灑出,

立刻綁去斬首。’”

武帝雖不知用意,但還是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