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瞬間的工夫裏麵,你努力奮鬥是一瞬,消極怠慢也是一瞬,死亡無間無刻不陪伴著你,所以怕死實在是多餘,將生死看淡才是至高境界。生死看淡了,金錢美女、富貴名利都成了身外之物,不屑一顧了,這不是消極頹廢,這是事實。錢財買不通死神,贖不了性命,權勢再大也對死神無能為力,名譽威望在死神麵前沒一點用,臨死時,再親的親人、朋友,都幫不了忙,誰都無法代替自己去死。
關於生死之事,完全不必要擔心,該來的終歸會來,不會來的追也追不到。
超越生死是一種大境界
普化禪師在臨濟禪師座下,有一天,他在街上向人乞求法衣的布施,信者用上好的袈裟給他,但他又不接受人們供養的法衣。
有人把此事報告臨濟禪師,臨濟就買了一口棺材送他,普化非常歡喜的說道:“我的衣服買回來了。”
普化立刻扛起了棺材,跑到街上大聲叫著說道:“臨濟為我做了一件法衣,我可以穿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東門。”第二天,普化準時扛著棺材到了東門,一看,人山人海,都想來看此一怪事,普化對大家說:“今天看熱鬧的人太多,不好死,明天去南門死。”如此經過三天之後,由南門而西門,由西門而北門,再也無人相信普化禪師的話,大家說:“我們都給普化騙了,一個好端端的人,哪裏有說死就死?再也不要上他的當了。”
到了第四天,普化扛了棺材至北門,一看,沒有幾個看熱鬧的人,就非常歡喜的說道:“你們非常有耐心,東南西北,都不怕辛苦,我現在可以死給你們看了。”說罷,普化進入棺材,自己蓋好,就無聲息了。
生之可喜,死之可悲,這是一般人的心態,而禪師則以生死作為玩笑,說生就生,說死就是,所謂生死自如,即是超越生死。衣冠如木棺,領會到了精神意誌的永遠,如此肉身生與死又有什麼關係呢?生死是萬物枯榮的自然規律,生命雖長短不一,但卻同樣遵守這個規律,世人不能探明去路將何去,不能預測生命的終點,而禪師隻是望盡了天涯路,看到了終點的站牌適時下車而已。百年之後,我們又有沒有這樣的功夫,扛著棺材當法衣自由自在地“遊戲人間”呢?如果有的話,也不枉來人間一趟了!
超越生死是一種大境界,我們常常以為生就是不存在的事物的開始,死就是存在的事物的結束。當我們深入觀察事物時,就會看到這個生死觀點是錯誤的,沒有任何東西能從一無所有開始存在,也沒有任何在著的東西能瞬間一無所有。
事物總是不停地變化著的,雲沒有死,它隻是變成了雨,雨沒有生,它隻是雲的變幻和延續。石頭、花朵、快樂及痛苦,都遵守這一不生不死的規律。不要以為我們死後就不存在了,我們隻是化成了空氣,化成了塵土。
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可以稱之為“我”,我們以為那個叫“我”的東西沒有生,也沒有死。所以我們不要把“我”同身體的健壯或衰老劃上等號,也不要把它與時代的變化等同起來。不要被這些因素所束縛,一旦明白這些因素本自就不存在,那麼我們就不會再被死亡所壓迫。當覺悟到這一點的時候,就已經超越於生死了。
一旦超越了生死,那麼我們就不會再費盡心機與死亡討價還價了,我們可以跟它打招呼,握手致意。有一天,你會發現,墳墓並不可怕,
否則你如何度過那段漫長的安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