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大將軍和蔡太傅,根本看不起他,他們都是看在太後的麵子上。
這一瞬間,周堯郗突然懂得了帝王之道。
他向著母後跪了下來,朗聲道:“兒臣尚未年幼,無法撐起整個周朝,請母後協助兒臣,做監國,垂簾聽政。”
忠臣再次重複。
何酥在聲浪之中,假裝推卻了幾次,才勉強答應。
太後垂簾聽政之後,大周朝一下子就煥發了新勢力。
由盛景大將軍親自帶著聖令前往各地,剿殺淳家殘餘勢力。
蔡公瑜帶人親自抄了淳家,聽從太後的意見,隻殺了淳家參與叛逆一事的相關人,其餘奴仆特別是孩子則發配各地,由各地官員監管。
這些年淳家到處欺壓百姓,百姓怒不敢言,今日淳家轟然倒塌,百姓擊鼓歡樂,讚頌太後。
大周朝一下子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何酥把持朝政,完全沒有問題,她當過丞相妻,自己也做過丞相,宮廷之事,借鑒一下曆史,並無任何難度。
同時她也在親力親為的教導皇帝。
隻一年,周堯郗的變化頗大,他發憤圖強,每日四點就起來讀書。
原因麼,何酥是起不來這麼早,她安排了周建喆到他身邊做太子伴讀。
還不準周堯郗欺負他。
在周建喆的學霸光環下,周堯郗想不學也不行。
因為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
母後為什麼要留周建喆在身邊。
難道是為了替換他?
他進而有了一種危機感,似乎隻要自己表現的不太好,母後就會用周建喆換掉他一樣。
平日裏他總是隱喻的問一問,每次母後的回答都不明朗。
母後講:“本宮既然擔負這個監國,自然要為大周朝的社稷著想,誰更符合做大周朝的皇帝,本宮自會公平公正。”
周堯郗發憤圖強,蔡公瑜感受很深。
周堯郗並非笨人,現在認真起來,不比周建喆差。
況且現在皇帝已經把周建喆當做頭號競爭對手,進步的更快。
穩定了大半年,大周朝的發展軌跡開始向上走。
盛景也來跟太後告別,想回邊疆去。
何酥看到盛景,就很惆悵。
主線任務完成了,副線任務卻遲遲沒什麼動靜。
這個將軍真是軟硬不吃。
今日早朝結束,何酥已經第三次駁回了盛景的請求,並讓他下朝後來自己辦公室,哦不,來自己宮殿。
下朝後,幾個同僚對著盛景擠眉弄眼。
滿朝文武都看得出來,太後對盛景格外關注。
蔡公瑜也過來打趣幾句:“現在邊疆穩定,外麵那些野蠻人正爭搶位置呢,不會有什麼事,大將軍何不在皇城多待些日子,這樣,咱們太後也不會那般暴脾氣。”
盛景看了蔡公瑜一眼,眼裏隱約警告。
蔡公瑜樂嗬嗬的搖著扇子走人了。
何酥在宮裏走來走去,走來走去。
她身後的周建喆除了學習的時候,剩下時間就是在何酥身邊當侍從。
他看不透太後,她讓他叫她娘親,卻又把她當個仆人,說當個仆人,又讓他與周堯郗一起學習,平日裏沒有虐待,但是也沒有親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