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牛車風波
剛走了一會兒,宋三娘的腰就被壓彎了。隻覺得脖子,手臂,腰,腿,全身上下沒有一處是不疼的,可這才出村子啊!
宋三娘覺得痛苦極了,實在是太重了。本來宋良也是要一起的,隻是,昨晚又來了一位客人,要定做一張桌子,還是加急的。他隻好在家裏緊趕慢趕的趕貨,希望能在客人過來拿貨之前做好。
宋良不能來,那麼壓力就給到了宋金和宋三娘。本來三個人背剛好,可是全堆給兩個人背就有點太重了些。
又走了兩步,宋三娘實在是走不動了,氣喘籲籲的說:“大哥,我實在走不動了,要不先歇會兒吧!”
宋金這會兒也不好受,雖然他的力氣比一般人大,可這木頭印子實在是太多太重了。三娘隻拿了三分之一,而他一個人就拿了三分之二,再多可就真的扛不動了。
宋金喘著大氣,同意了。兩人把背上的重擔放下,隻聽到“哐”的一聲,聲音過後就在路邊席地而坐。
宋三娘艱難地咽著口水,拿出一個竹筒“咕嘟咕嘟”地喝了起來,宋金見狀也給自己補充了點水分。
等他們歇夠了,兩人又滿臉痛苦地從地上爬起來,認命地拎著竹筐,甩到背上。
宋金看三娘實在累的不行,就說:“三娘,你再給我一點吧,我還背得動。”
宋三娘怎麼可能不知道大哥的力氣,背那麼多已經是他的極限了,擺擺手拒絕,堅定地說:“我也背著動!”
他倆咬咬牙的背起竹筐正要出發,後麵傳來一個粗獷的中年男人的聲音:“坐牛車嗎?”
隻見一個壯碩的牛拉著一輛推車,除了趕車的。上麵還坐了兩人。宋三娘打量著這輛車,與其說是一輛推車,不如說是一大塊板子。
牛車上那個被曬得皮膚黝黑的漢子說話了:“一人一文,你們這筐子太大了,也得算錢。”
宋金平日節儉慣了,舍不得坐牛車:“竹筐怎麼還要算錢呢?也沒多遠,咱們走走就到了,別費這個錢了!”
可宋三娘實在是走不動了,更何況,自家這兩個竹筐的確大得過分。於是拉起宋金快步走到車前,把背上的竹筐放在車上,找了個舒適的位置,坐了下來。總算活了過來!
見三娘上車了,宋金也無可奈何,也跟著上車了。
剛坐下不久,宋三娘發現,車上的兩個婦人都是熟麵孔。一個是柱子娘,另一個也是個熟人。其實算起來,他們還算是親戚呐。
“哎呦,這是上哪發財去啊?”柱子娘還是那個討厭的柱子娘。
宋三娘假笑著:“有事到鎮上。”
坐下來的三娘跟他們打過招呼就不再搭腔。
車上另一個女人也跟他們寒暄:“你們倆也到鎮上呀?我們也去,我到布莊買些布回去給你大侄子做件衣裳。他也大了,到了要去找活計的年齡。我給他收拾收拾幹淨,送去給人當學徒,好學門手藝好。”
她就是宋家那個村長舅爺爺的兒媳婦——小王氏。至於為什麼叫她小王氏呢?當然是因為她的婆婆也姓王啊!她們倆是親姑侄,三娘那個表舅就是表哥娶了表妹。
在上輩子這事兒算是驚世駭俗,生下來的孩子不是智商不高,就是畸形兒。可在大景卻是一樁美談,是親上加親的好事。也虧得小王氏生下來的孩子個個都健壯,三娘的大表侄比她還要大兩歲呢!
上回吃過三娘送過去的麻雀湯後,小王氏自覺跟他們熟絡了。
在村子裏聽到別人說李氏和三娘的閑話,也上去幫她們說嘴,因此還和別人吵起來了呢!
這小王氏算不上多漂亮,皮膚不算白皙,塌鼻子,厚嘴唇,可勝在那雙眼睛還算水靈,看上去和善親切。
“誒,你們筐裏這是什麼啊?這麼大的一個筐?”從他們一上車,柱子娘的眼睛就直勾勾地盯著他們的竹筐。這會兒趁他們說話的空檔,終於忍不住了,直接就要上手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