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兒慢慢地越來越冷了,一轉眼就到臘月八日。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臘八節就到年了。
過臘八節,自然要喝臘八粥啦。
其實這喝臘八粥的傳統,從前朝開始就已經延續,到如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了。
到了臘八節這一天 ,上至達官貴族,下至平民老百姓,都要熬一鍋香醇濃稠的臘八粥。
這臘八粥大多是由五穀雜糧、幹果組成,熱乎乎吃上一碗,身體暖呼呼的,體力也得到了恢複。
還有不知哪來的一種說法,說臘八節喝臘八粥會得到神靈的庇護保佑,因此他們民間管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福德粥”。
臘八粥一般選八種或者八種以上食材一起烹煮而成。
大景臘八粥的傳統材料是由大米、小米、玉米、薏米、芸豆、紅棗、蓮子、桂圓這八種食材熬製成的。
臘八節的前一天,大伯娘交代了臘八粥不能多吃,她們一家合熬一鍋就行了。
這不,三娘早早揣著李氏給的銅板,坐著牛車,到雜貨鋪上買關於臘八粥的食材。
“掌櫃的,熬臘八粥有什麼材料?”宋三娘開口問。
“這種已經混合好的一斤十三文。”掌櫃的指向一堆穀物,裏麵紅的白的黃的混合在一起,依稀可以看出是各種豆類、穀物的混合。
熬臘八粥自然要挑自己喜歡的材料,買這種混合在一起的沒點新意。宋三娘在大景這十來年算是喝得夠夠的了。
掌櫃的走到另一邊,長袖子一揮指著另一邊,又說:“還有這些,上麵已經標好價格,客官看看喜歡哪種。”
看不出這店還挺人性化的,可以隨意搭配,不錯!
宋三娘一眼看過去,蓮子十二文一斤、幹棗十五文一斤、薏仁米十三文一斤、芸豆十一文一斤、幹玉米十文一斤、桂圓十八文一斤……
熬臘八粥,宋三娘有自己的配方,她喜歡在裏麵放蓮子、薏仁米、芸豆、玉米、糯米、桂圓、棗子和鬆子仁。
“要半斤蓮子,半斤薏仁米,半斤芸豆……”宋三娘估摸著需要的食材,報出自己的需求,沒看見有鬆子,又開口問,“沒有鬆子賣嗎?”
糯米家裏已經有,不需要另外買了。本來想買些幹棗的,不過三娘想起家裏有自己曬的蜜棗,可以代替幹棗,就不另買了,又省下一大筆錢。別的都有,就差鬆子了!
“熬臘八粥要……鬆子?”雜貨鋪的掌櫃遲疑地看了宋三娘一眼。
三娘笑著點點頭,說:“這是我家一些喝臘八粥的小癖好。”
這位掌櫃雖然覺得怪異,但也沒多問:“客官需要多少?”
“也來半斤。”宋三娘也沒問多少錢,直接就買了半斤。
宋三娘覺得她熬臘八粥好吃的關鍵就在於鬆子,這是她的一個小秘方。
“鬆子半斤是十六文,姑娘剛剛說的那些都要了半斤,這些加起來一共四十八文錢。”掌櫃的拿了個小算盤撥了撥,很快就報出一個數字。
等宋三娘付過錢後,掌櫃就給拿紙袋包起來,方便她提回家。
宋三娘提著東西就直接走回家了。
熬臘八粥的材料都是要提前一晚浸泡,這樣熬出來的才比較容易酥爛。
宋三娘把東西拿到大伯家,拿出幾個鍋碗瓢盆,把芸豆、蓮子、薏仁米等分別浸泡起來。
又回自己家拿出一大碗糯米浸泡,就歇起來了。
一切準備就緒,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浸泡過一晚後,豆子會變大,蓮子也變得圓滾滾、白胖胖的,樣子很可愛。
第二天,宋三娘把糯米拿到大伯家,這次要在大伯家熬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