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回到家後,也學著李氏的樣子把桌子搬到正對著門口的地方。在上麵滿滿當當地擺上炸蘿卜丸子、炸撒子、炸麻葉、蜜棗、桃脯和柿餅。
很快孩子們就過來了, 他們這三家是離村子最遠的,可是卻是孩子們來的第一家。
別說小孩子不懂,他們懂得可多了。村裏就屬宋家最大方,炸的丸子裏居然放了肉,他們不早點過來被別人拿光了怎麼辦!
要完宋家的,有個機靈的小孩發現旁邊那間封起來的屋子也開著門。
周小郎早就來過三娘家,所以並不驚訝。他自覺自己跟姑姑是親戚,又一起抓過魚、吃過魚丸,關係最好。
見小夥伴們都停在門口不敢進去,第一個邁出自己的小短腿。
“姑姑,我們來了。”周小郎衝院子裏的三娘討好一笑。
大過年的,三娘自然不會愁眉苦臉的,也笑意吟吟地說:“來啦,快來吧!”
於是,周小郎第一個站在桌子前,有好吃的誘惑著,自然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很快,小孩子們居然在宋三娘桌前排起隊來。
大家驚喜地發現,眼前還有一份一模一樣的等著他們去領呢!
一個個小孩腰間都係著一個小布兜,應該是他們娘給他們做來裝吃食的。
見眼前的周小郎拉著袋口衝自己笑,眼中滿是期盼。
三娘果然不負所望地每樣抓起一把給他,把小布兜裝的滿滿的。
喜得周小郎一雙眼睛彎得像月牙兒一樣,高興地拱起一雙小胖手,說:“祝姑姑青春永駐,一天比一天漂亮。”
見三娘樂的不行,周小郎在心裏偷笑,果然他爹說得對,沒有女人能抵擋被誇漂亮。
餘下的小孩也是如此,拿到“果子”,說些吉祥話。
也有例外的,三娘頭疼地看著眼前的小男孩,黝黑的小臉被憋得臉通紅,也說不出一句吉祥話。
這時,周小郎人小鬼大地對三娘說:“姑姑,他是剛來的,什麼都不懂,您別怪他。”
“嗯。”三娘溫柔地摸了摸周小郎的頭,又摸了摸眼前男孩的頭,柔聲說,“他不懂就拜托你多教教他啦。”
“包在我身上。”周小郎拍了拍自己不甚結實的胸膛,一副很可靠的模樣,“不用姑姑拜托我也會教他,因為他是我的表哥。”
啊?三娘一陣驚訝,是小王氏的小外甥,為什麼過年了還在周家?
不過三娘沒表現出來,誇獎道:“兩個都是好孩子,小郎現在能幫上姑姑的忙了。”
又轉向那個害羞的小男孩,說:“你也很勇敢。”
小男孩張著嘴巴看著三娘,小郎的姑姑怎麼這麼溫柔,還誇他勇敢,明明他什麼也沒做成。
小孩沒那麼多耐性,拿到東西都走了。
周小郎也拉著他表哥的手,對三娘告別:“姑姑,我得先走了,不然別人該把東西全拿光了。”
“好。”三娘送走周小郎這一波,很快又迎來一群新的小孩。這些小孩還挺有原則的,即使再喜歡,也不會在同一家討兩次。
事後,如此“膽大”的周小郎還收獲了這群小孩中的“老大”一職。不過因為年紀太小了,大家不愛聽他的,沒半天就下台了。
到了正月初二,走親戚的時候。
李氏已經好多年沒有過親戚了,即使三娘一再表示自己早就不介意小時候那點小事了,李氏還是不肯再到她哥哥那去,權當沒了娘家了。
對於這個哥哥,李氏覺得來不來往已經沒什麼意思了。自從他娶了沈氏,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被沈氏使喚地指哪打哪。
李氏不去走親戚,其實宋家還有一門親戚。
三娘她曾祖父隻有她爺爺一個孩子,而她爺爺又娶了村子裏舅爺爺的妹妹,為她們的奶奶。奶奶生了三個孩子,大兒子宋致,二兒子宋玉盛,也就是三娘的父親。其實她還有一個孩子——宋蓮。
是的,三娘他們有一個姑姑。
嫁到鎮上差不多快十年了,小時候她還帶過三娘呢!
可惜,她婆婆厲害,覺得他們一家都是些窮親戚,怕他們上門打秋風,既不讓她們上門,也不讓她回家。而這位姑姑生性懦弱,根本不敢反抗。
姑姑已經好幾年沒回家了,所以初二她們誰也沒出去,也沒客人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