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三娘跟著大伯他們走出城門,發現城門外麵的棚子裏有人在施粥。
這群難民不知道從哪裏逃出來的,男女老少都有。每個人的衣裳隻是堪堪過了衣不蔽體的階段。
一個個人捧著破碗,排著隊等著施粥。
三娘好奇地看過去,這時剛剛輪到一個小女孩。
她高高地舉起一個豁口的大碗,等著衙役把粥舀到她的碗裏。
一個大桶前麵站著的衙役拿了一個大勺子,給每一個人都分了半勺稀粥。
他並沒有因為小姑娘年紀小而可憐她,而且很公平地每人隻分半勺。
三娘定睛看去,勺子裏麵的粥可能都沒幾粒米吧,看起來清湯寡水的。
她還聽到分粥的衙役,跟旁邊另一位衙役交談著:“這鬼天氣真的越來越熱了。”
“誰說不是呢!”另一個衙役附和道,“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總感覺這兩天的難民越來越多了。”
“我也有這種感覺。”分粥的衙役剛想把半勺粥分到下一個人的碗裏。
這時,被一個人打斷了。
“唉,你剛剛不是領過粥了嗎!”旁邊的衙役看眼前的人眼熟。
這位明明剛打了一碗粥回去,怎麼又過來排隊了。
“好心人,再多給一點兒吧,我餓了好幾天了。”老婦人哀求道。
“不行,規矩就是規矩,隻能等明天再來。”衙役皺著眉頭,肅著臉說。
他已經沒那麼多同情心了,出來施粥,每天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可規矩就是規矩,糧食也就那麼多,她多吃了一碗就有人少吃一碗。
若是為了她破了規矩,那人人都要多來一碗,哪來那麼多糧食啊!
他們縣令、縣丞老爺已經夠仁慈的了,若是放在別的縣,甚至連一點兒糧食都不肯拿出來賑災。
見老婦人失望地走了,兩個衙役心裏已經沒有波瀾了。
選人施粥時,縣丞老爺就說要選心硬的人過來,並定下了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嘛,不然這些難民一個比一個可憐,為他們屢屢破例可不行。
“幸好縣丞老爺有先見之明,又提前教了應對之法。”施粥的衙役皺著眉頭說,“不然還真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事兒。”
原來是縣丞老爺的決定啊,看來她們這兒得虧來了個好官兒,宋三娘心裏想著。
離城門越來越遠,看不見那些難民後,三娘就老老實實趕路回家了。
誰知,這一路並沒有那麼平靜。
宋家幾個人剛走出城門,就被幾個人尾隨了。
三娘察覺到身後有人,剛想往後看去,想看看究竟。
宋玉一把抓住三娘,製止她往後看的動作:“別看,後麵有人。”
宋三娘大驚失色,身體都僵住了。
一看大伯和另外兩個哥哥也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她想得果然沒錯,這次出來怕是不能善了了。
於是,他們順勢拐到一條小路,兩邊有高高的樹木遮擋著。
等那幾個人也走近他們的時候,幾把大刀就架到了他們的脖子上。
宋致厲聲喝道:“你們跟著我們想做什麼?”
領頭的人隻是動了一下,脖子上很快就出現一道紅痕。
他本來還想硬氣點兒,可看到脖子上鋒芒逼人的大刀,感受到脖子上的疼痛,瞬間慫了。
他順勢倒在了地上 ,不停地求饒:“各位大爺饒命啊。”
後麵還有兩個人,見勢不妙跑了。
其他人倒也想動,隻是頸脖上也都架了幾把大刀。
他們一行人一共七個人,本來看宋家這些人背著背簍,又剛從城裏出來。還帶著個小女孩好拿捏,就想仗著人多勢眾,搶了他們糧食。沒想到如今竟鬧成如此地步。
他們也是真的沒想到,這些人竟然拿了那麼多刀。
這些刀還死死抵著他們的脖子,他們不敢掙紮。
掙紮的話,恐怕他們一刀子下來,人就沒了。
現在外麵兵荒馬亂的,他們又是難民,死了都沒人知道。
現在他是真的慌了,隻能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我們也是走投無路了,才起那歪心思。求求各位放了我們吧,我們再也不敢了。”
“是啊,我們再也不敢了。”其他人見狀也不敢反抗,附和著。
領頭的人見三娘一個小姑娘,覺得她年紀小,心腸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