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娘總覺得大嫂有些不對勁兒。
這事兒還得從兩天前說起,張大娘因為時常去幫大嫂小黃氏帶娃,察覺到大嫂有些異動後,馬上就報告給三娘聽了。
“張大娘,有什麼事嗎?”
其實三娘早就看見張大娘了,她都在她屋子外頭來回踱步了好久。
張大娘確實有事,隻是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告訴三娘。
見三娘叫住了她,才終於下定決心。
“姑娘,小的有一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張大娘沉吟片刻,還是選擇了開口。
“什麼事兒?”三娘疑惑道。
如此鄭重其事的,難道是有什麼難處?
“平日裏少夫人都閉門不出,可這幾日總往外頭去,還提著大包小包的,小的猜可能是拿糧食去接濟別人了。”張大娘斟酌其詞,委婉地說著。
雖說張大娘平日裏是跟小黃氏接觸得多,畢竟平日裏她除了做飯就是去幫她帶孩子,再不然就是去幫著宋蓮做些針線活兒。
按理說,應該是跟小黃氏或者宋蓮關係更近些,有問題也不該和三娘說呀。
可張大娘時刻謹記著丈夫的話,記住了誰才是她們一家真正的主子,跟他們簽賣身契的是三娘,況且他們的口糧還是從三娘這邊出的。
聽了張大娘的話,三娘覺得有些 疑惑,可到底大嫂是大哥的媳婦,也是家中一份子。
於是,她跟張大娘說著:“先不必理會。”
“是。”聽了三娘的回答,張大娘鬆了一口氣,回去繼續幹活。
小翠卻是很疑惑:“大嫂拿糧食幹嘛呀?”
三娘隻是搖搖頭,沒說什麼。
後又是一天,三娘看見小黃氏形色匆匆,又鬼鬼祟祟的提著大包小包出去了。
“小翠,走,咱們也跟上去瞧瞧。”三娘招呼上小翠,小心翼翼地跟了上去。
隻見大嫂走出大門,來到後山,那兒早就有人等在那裏。
“他們是誰?”小翠用氣音,小聲問著三娘。
是大嫂娘家人!
三娘這才恍然大悟。
裏頭還有大嫂她娘呢!不過頭發亂糟糟的,麵色蠟黃,臉頰下陷。
上次被他家趕走後,雖然就一直不上門,如今瞧著日子過得並不好。
剩下還有兩個男子,一個是看上去年紀大些的老頭,一個是相較之下較為年輕的青年。
這大概就是大嫂的爹和弟弟吧。
不知是不是因為上次那婆子來家裏胡攪蠻纏的緣故,三娘總覺得這兩男子長得也是一副尖嘴猴腮、賊眉鼠眼的模樣,看著就不像好人。
三娘感歎,大嫂真是歹竹出好筍呀!
大嫂偷偷接濟娘家,三娘雖然不小心看見了,可還是讓小翠不要聲張,以免大嫂尷尬。
三娘剛想帶著小翠走,就聽見那婆子尖銳的聲音。
“怎得這麼少?”黃婆主子貪得無厭的聲音響起。
三娘不用看,也可以想象得出她那尖酸刻薄的臉。
三娘偷偷看去,隻見黃婆子搶過大嫂手中的口袋打開一看。
得,又有話說了。
“怎麼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米呢,麵呢。”
大嫂拿著的那袋看著像是紅薯幹和紅薯藤,雖然在旱災前不是什麼好東西,可也是救命的口糧呀。
小翠不滿小聲嘀咕道:“這還不滿足,這麼一大袋口糧,都可以買兩個我了。”
小翠是在外頭流浪過的,自然知道外頭是什麼情況。
雖然他爹沒有賣她的意思,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嘛。
“家裏看的緊,我哪兒敢多拿呀!先吃著吧,吃完了下回我看看能不能給你們多拿點。”
小黃氏雖然以前在家卑躬屈膝的,可如今嫁了人,丈夫、婆家都得力,加上如今娘家還需她接濟,腰板都挺直了,說這話自然也有了底氣。
黃婆子還想說什麼,就被那老頭拉住了。
不客氣地還瞪了她一眼,得罪了這閨女,還上哪兒找口糧。
黃婆子被瞪後就蔫了,悻悻地不敢說話。
“姐,你在家過好日子,可別忘了爹娘還在外頭受罪呀。”年輕男人吊兒郎當地說著。
“知道了,知道了,你們先回去吧,沒事兒別來我這兒晃悠,上回娘辦的事兒也真是……”小黃氏語氣中帶了埋怨。
那老頭給黃婆子使了個眼色,黃婆子就會意,繼續上前說道。
“天地良心,誰知道你婆家那麼著緊那丫頭,說到底也不過是個丫頭片子罷了。且又不是親的,還是個沒爹沒娘的野丫頭。整天耀武揚威的,氣性還那麼大。她以為她是誰呀,看不起這個,看不上那個。還敢看不上我們耀祖?我看她以後嫁不嫁得出去,可別一直賴在家裏當祖宗才好!”
“別那麼大聲,被人聽見了怎麼辦,糧食你們還想不想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