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大意是:茲接我政府電,謂某名為H.斯內夫利特(即馬林的化名)者約為荷蘭人,確已負有在荷屬東印度(即印度尼西亞)進行直接的布爾什維克宣傳的使命赴遠東。電報命令我設法在他申請護照簽證時,阻止他得到簽證。荷蘭駐華公使得到這封信後,馬上向艾斯敦提供了更為詳細、清晰的有關H.斯內夫利特的身份和前往遠東的使命說明:“我收到海牙外交部的一封電報,內稱斯內夫利特接受莫斯科第三國際派遣去東方完成宣傳使命,電報指示我提請中國政府注意。我已照辦並補充說,如果當局認為拒絕斯內夫利特在中國登陸是可行的,我將不會反對他們這樣做。”轉引自劉宋斌、姚金果《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0-471頁。可見,當時英、荷政府已經盯上馬林,並“提請中國政府注意”。所幸的是,當時主政的北洋政府內憂外患,哪有心思關注這麼一個外國人,所以,馬林進入中國並未遇到麻煩。馬林真正遇到的阻撓是在奧地利。1921年4月,當他在維也納出現時,那裏的警察不容分說將其逮捕,並沒收他的護照交給外交部。6天後,維也納警方雖然釋放了他,但將他驅逐出境,還把他將去的國家和地區發了通告,以引起沿途各國的嚴密監視。這樣,馬林雖然改道繼續奔赴中國,但他的行蹤全部暴露在各國情報部門的注視之下:4月15日,馬林離開維也納前往意大利威尼斯;21日,乘意大利勞爾-特利斯提諾公司的阿切拉輪自威尼斯經新加坡前往中國上海;6月3日,到達上海後住南京路東方大旅社;14日離開東方大旅社,到麥根路32號一家公寓住宿。轉引自李新、陳鐵健《偉大的開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2頁。┄米┄花┄在┄線┄書┄庫┄h
盡管困難重重,但馬林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他自稱安德雷森,在上海進行活動的公開身份是一家英國雜誌《東方經濟學家》的記者。實際上,他很快與先他來華指導中國工人運動的工會國際聯合會成員佛蘭姆堡取得聯係,從他那裏了解中國共產黨組織的一些情況,開始著手完成他的使命。
此時的馬林40歲左右,身材高大、年富力強。他精通英語、德語,略通俄語,氣質上頗似知識分子。他的嗓門很高,聲如洪鍾,發表起自己的意見來,經常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位外國學者這樣描寫馬林:“馬林與他的帶有某種鄉土氣、比較隨和的前任維金斯基相比,後者謙遜、贏得人心,馬林則盛氣淩人、指手畫腳、固執己見。具有西方人咄咄逼人的性格。”張國燾在《我的回憶》中寫道:馬林是這樣一個人:“這個洋鬼子很驕傲,很難說話,作風與維金斯基迥然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