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二率先認可的點了點頭:“咱們家這段時間確實賺了不少,看來可以再拉多些村民入夥,一塊做生意。”

“娘,您覺得呢?”

翠華說道:“確實,我原先也是想著打造一支遊街串巷叫賣的貨郎隊伍。畢竟這行當既不需要交攤位費,也不會隻固定一個地方,可以到處遊動叫賣,方便那些不想出門的百姓購買。”

“不過相比起這賣貨郎,還有個升級的模式,那就是——外賣員。”

一家人腦子都浮現了問號,啥叫外賣員。

翠花給他們解惑道:“外賣員,顧名思義就是送外賣的。比如我懶得出門叫個外賣員幫我去周嬸那裏打包個餅子給我,到時候我在給餅子錢跟外賣員的路腿費。”

高老大一拍腦門答道:“哦,我懂了。這就是幫忙跑腿的嘛。”

淺淺的跟家人們交流下想法,翠花笑著點頭說:“對,也可以這麼說。不過這事還不急,我們今天的任務是去逛街。走,咱們出發吧。”

……

來了這地這麼久,這是他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參與趕集。

在通往縣城的泥路上,已經開始出現了熙熙攘攘去趕集的老百姓們。

老百姓們大多是肩挑手提:挑菜的,提蛋的,抱雞的,拉驢的,推車的……都急急忙忙的朝著縣城裏湧去。

像他們家這樣悠閑地很少,走在泥路上,翠花想到了一首歌,開始即興創作著:

“走在鄉間的泥路上,趕集的百姓是我同伴,藍天配朵白雲在天上,我們的朝氣是早起的太陽……笑意寫在臉上,哼一曲鄉村小唱,任快樂在微風中飄揚,多少歡聲笑語,都隨我們回憶,留藏在鄉間的泥路上。”

“娘,你唱的真好聽。”高老四非常給力的捧著場。

“是吧,好聽吧。”翠花揉了揉高老四的頭發笑著說,“我教你唱。”

一個敢教,一群人敢學。

打打鬧鬧中,他們來到了周嬸的餅攤前,翠花跟周嬸打著招呼:“老姐,今日出攤這麼早呢。來20張餅子吧,有些餓了,嘻嘻。”

周嬸早就看到翠花一家人走過來,熱情的邀請他們坐到餅攤凳上,疑惑的問道:“哎呀,老妹起這麼早呢!怎麼今日帶著全家人都出來了?去哪玩撒?”

翠花點點頭,如實回答道:“對,老姐。我們家逃難來了這麼久都沒好好出去玩過呢。”

“哦,原來是這樣。”周嬸明白了,這是生意太忙沒時間出去玩。

“娘,要我說這縣城裏有啥好的,最了解的莫過於周嬸啦。”

周嬸攤著餅,聽到高老二打趣著她,大大方方的拍著胸脯,豪邁道:“這話是真的。我生在縣城,長在縣城,嫁也嫁在這縣城,你們說說,有啥是我不曉得的?簡直沒有。”

“老姐確實是擔得起這縣城百事通的名頭。”翠花由衷說:“我們也沒打算買啥,就買些布匹、首飾跟牛吧。”

周嬸想了想,說:“這布匹要去宋家那鋪頭買,這首飾的話,你們家糖水鋪旁邊那家就是全縣城最好的了。至於這牛嘛……你們的去東頭那邊,賣家畜家禽類的都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