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高瞻遠矚,低成本做事(1 / 3)

——“高”“遠”方能“精”“簡”

一個人做事,隻看眼前利益是不行的。我們說低成本做事,不是像吝嗇鬼那樣不舍得投入。適當的、適量的前提投入,不管在戰場、商場、職場,還是整個人生,都具有戰略意義。隻有做到高瞻遠矚,才能真正地衡量到成本將來產生的效果,才不會做無謂的投資,也不會錯失良機!

1.欲省更多“利”,更上一層“樓”

傳說中的“阿裏巴巴山洞”有著無數的金銀財寶,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最善於尋找“阿裏巴巴山洞”,在他們看來,任何地方都有“阿裏巴巴山洞”。

他們善於尋找別人看不到的商機。別人渾然不覺的商機,在他們的手裏,通過他們高明的運作,以很低的成本就可以變得活靈活現,儼然人們心中的“阿裏巴巴山洞”。他們正握著“阿裏巴巴山洞”的金鑰匙站在洞口。

早年的葉立培隻是一個數學教師。盡管工作穩定,但是,收入卻不多,更不要說積攢下來多少錢。但一朝警醒,他毅然決定下海。最初,他隻是一個押運員,五年之後,他掘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978年,葉立培到澳大利亞經商,由於經驗不足,判斷有誤,經常會品嚐到失敗的滋味。後來,他摸到一些門道,發現做雜貨、針織製衣貿易很順手,於是,開始做這一塊業務。經過10年的努力,他由進口貿易賺到第二桶金。

在那艱難的10年之後,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接著,他開始進軍上海的地產業。

最初進入上海地產業的時候,葉立培僅僅有1000多萬元人民幣。經過仔細而周密的調查之後,他以獨到的眼光看中了虹口區一塊約35萬平方米的荒地。當時的葉立培就有一個這樣的設想:把那塊地開發成上海最高檔的住宅區。

但是,僅僅憑借他那1000萬元肯定是遠遠不夠的,自己的資金不夠,可以借別人的,用別人的錢來賺錢,利益大家分。這樣雙贏的局麵,一來可以彌補自己資金不足的缺陷,二來用別人的錢完成自己的理想,何樂而不為呢?他很快聯係了幾個大財團,投資40億港元,準備興建“名都城”。

盡管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舉動。但是,葉立培依然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走郊區城市化的路線不會錯。而且,近郊的地價相對鬧市來說,是非常低的,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製造成本。

最後,“名都城”樓盤價在1300~1400美元之間,其中的七成賣出,剩下的三成成為他麾下的酒店式公寓。

就房地產投資回報率來說,“名都城”在仲盛物業所有項目中回報率最高,投資價值在29.8%。以至於上海地產界人士評說:“現在再也找不到那樣好的黃金項目了。”

1990年,葉立培以其獨到的眼光拍得上海“西郊花園別墅”,依靠海外銀行融資建成88棟別墅,讓他在上海地產界再次贏得了滿堂紅。從此,葉立培上海地產界無人不曉。

30多年中,葉立培的每一次重要決策都離不開他獨到的眼光,眼光長遠,不僅讓他避免太多的成本投入,而且還讓他贏得了高額的利潤。

一個優秀的商人,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而要看得遠,一定要比別人站得更高,正如古人所說:“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有長遠的眼光,才能做他人不能做,想他人未能想,才能以低成本做事,才能獲得高額利潤。隻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隻有看得遠,才能作出更明智的抉擇,這才是降低做事成本的關鍵。

【智慧點睛】

一個人做事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這樣才能做他人不能做,想他人未能想,這樣才能以低成本做事,才能獲得高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