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助手小心翼翼地接過燈泡,慢慢地走上了樓梯,心裏非常擔心手裏這個奇怪的新東西滑落到地上。但是,越這樣想,心裏反而越緊張,他的手就不由自主地打起哆嗦來,在他爬到樓頂的時候,長舒了一口氣,燈泡卻落在了地上。這個年輕的助手頓時嚇壞了,慌慌張張地跑下樓去找愛迪生。
愛迪生並沒有因為這位助手的失誤而責怪他。幾天之後,愛迪生和助手們經過了一天一夜的努力,終於又製作出一個電燈泡。
做完之後,自然還得需要有一個人把燈泡帶到樓上去。愛迪生幾乎都沒有經過考慮,就把這個剛剛做好的燈泡交給了先前摔碎燈泡的助手。
這一次,這個助手沒有緊張,而是將燈泡完好無損地拿到了樓上。
後來,有人問愛迪生,“你心裏原諒他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了,為什麼還要將燈泡交給他呢?萬一他一緊張,又把燈泡摔碎了怎麼辦?”
愛迪生是這樣回答的:“原諒不光是說說就行了,一定要做。”
在生活中,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溝通,這也是高層次做人的基本要求。
寬容不是懦弱,是我們在用心來淨化世界。寬容不是退讓,寬容是為了和諧與平衡。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寬容像插在水瓶中的柳枝,它會在平淡中綻出新綠;寬容像播種在泥土中的種子,它會長出嫩綠的春芽。
瑪麗在一家公司擔任營業部的經理。一個員工總是沒事找事給她找麻煩,瑪麗為此感到非常煩惱。瑪麗不喜歡這個員工的工作態度,決定找這個員工談談。為了避免在大庭廣眾之下發生爭執,瑪麗決定在家裏給這個員工打電話。“是否該解雇她呢?”瑪麗翻著手中的雇員卡,陷入了沉思。
瑪麗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
那時,瑪麗做著一份全日製的工作,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丈夫邁克順利完成學業。終於,瑪麗等到了丈夫畢業的日子。瑪麗和邁克的父母從美國南部趕來參加邁克的畢業典禮。瑪麗早就為那天做了很多設想,畢業典禮以後,和丈夫一起去吃冰激淩,在鎮上悠閑地漫步。
瑪麗興高采烈地走進工作的那家書店,對老板說:“我希望能夠在感恩節後的那個星期六休假,邁克要畢業了。”
老板的回答讓瑪麗感到了絕望。老板說:“對不起,瑪麗,你不能休假。感恩節那段時間將是我們書店最忙碌的一段時間,我們需要你在這兒。”
瑪麗為老板的不通情理感到生氣。但是她依然沉住氣,辯解道:“但是,我和邁克等這一天已經足足等了五年了。”
“當然,那天我不會給你安排工作的。”老板說。
瑪麗急了,大聲說:“我根本就不能來,我是不會來的。”瑪麗說完跑了出去。
以後的一段日子,瑪麗和老板發生了冷戰,老板問瑪麗話的時候,瑪麗總是三言兩語,表情十分冷漠。
瑪麗和老板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盡管老板看起來依然是那麼熱情,對瑪麗總是笑臉相迎,瑪麗也知道老板的心裏也是非常不舒服。
瑪麗和老板的冷戰就這樣持續了幾周的冷戰。臨近感恩節的時候,老板主動約瑪麗談談。瑪麗知道得罪了老板,很有可能會遭到解雇,她盯著自己的腳,不敢看老板,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地承受失業的痛苦。
但是,老板的話卻讓瑪麗感到無地自容,“瑪麗,我不想在我們之間鬧什麼不愉快,我不想看到你的怒氣和不快。”老板平靜地說,“那天,我給你放一天假。”
瑪麗一時間愣在那裏,她不知道該對老板說什麼。瑪麗為自己的狹隘、孩子氣感到慚愧,為老板的謙卑和寬容感到無地自容。
“謝謝你,老板!”瑪麗終於擠出來一句話。
這些年來這件事一直在藏在瑪麗的心底,現在,這件事又浮現在瑪麗的腦海中。瑪麗為自己考慮辭退雇員的想法感到慚愧,因為她想起了當年老板對自己的友善和寬容。於是,她決定將這種寬容、這種友善傳遞下去。
上帝把人們在生活中學到的東西藏在了人們的心靈深處,在需要的時候,它們就會浮現出來。瑪麗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寬容別人,比堅持“正確”更重要,更值得尊敬。
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容。有了寬容,世界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愛。寬容別人,就是成全自己,這是為人處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