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那一笑的風情(1)(1 / 2)

公元六六四年,大唐麟德元年,皇帝李治三十七歲,皇後武氏四十一歲。

大唐皇帝正值盛年,可他的心,已經老了。

顯慶五年,皇帝患風眩病,武後開始處理百司奏事,權柄日長。對皇後理政,百官多有怨言,但顯慶六年發生的一樁事,像是上天在庇佑這個女人,她逐漸高升的權勢變得無法可擋。

當時蘇定方遠征扶餘,皇帝竟欲親征。以孱弱之軀遠赴戰場會是什麼結局?百官的阻止軟弱而無力,或是為了力證他的尊嚴,皇帝鐵了心要往前線炫示龍威。

幸好武後上書勸阻。

不知經曆了怎樣的拉鋸,雄心勃勃的皇帝終於作罷。可想而知,在放棄親征的決定時,一心想超越父親李世民的皇帝,頹然發現,他已經是個老人。曾經的文治武功,隨著他的病軀一起老去。

在與皇帝的爭鬥間,百官懷著矛盾複雜的心情,看待武後的掌權。一顆政治新星出現在帝國的朝堂上,她來自後宮,因此一天十二個時辰,皇帝無時無刻不在她的監控下。整個大唐帝國,同樣處於她的掌控之下。

好在江山,依舊姓李。

所有的政令,皇帝是最終的決策者,武後僅是他的代言人。百官以此安慰,直至麟德元年,發生了兩件極為重要的事,天平繼續向武後傾斜。

其一,是武後經曆了一場“廢後”風波,笑到了最後,反而得以垂簾聽政,與皇帝李治並稱“二聖”,離她踏上更高的寶座,又近了一步。

其二,則是日後扭轉乾坤,令她還政於李唐的關鍵人物--狄仁傑--被誣告下獄,對旁人而言的危境,卻使他一躍而出,直上青雲,邁向了朝廷的核心。

冥冥中仿佛有天意,在為武後敞開一條大道的同時,上天又畫了一個圈,把她束縛在無形的命運之內。那個成全她鼎盛帝國的男子,被喚為“國老”的狄仁傑,成為了再造唐室的有力推手,他生前死後的重重布局,完美地抑製了武周王朝。

一切,要從那個金秋時分說起。

這年十月,秋光正好,長安城風吹香動,滿城金蕊赤英,秋色霞光引得萬民爭睹,車馬浩浩蕩蕩鋪出城去。去年落成的蓬萊宮,深紫輕黃,一片錦繡顏色。太液池簫韶聲動,帝後二人端坐池中亭內,遙看滿園的嘉木名花。

先是閑說幾句政事,沒多久皇帝乏了,武後道:“罷了,叫他們停了歌舞。”龍舟舞樂撤去,四周瞬間悄寂下來,武後眼圈忽然一紅,低首抹淚。

“我苦命的乖女,不曾有一日見過這等美景。”

皇帝默然,兩人十一年前得長女,不料一個月即夭折。直到次年三月,追封為安定公主,以親王葬儀將鹵簿供葬從鹹陽德業寺遷至長安崇敬寺。他早已不記得孩子的模樣,唯獨媚娘痛不欲生的麵容,猶在他心底。

那時婉麗乖巧的她,如今眉眼銳利如鋒,洋溢著不可逼視的光芒。她的媚,從柔媚轉為明媚。或許她從來就是一塊寶玉,他病了,於是她磨礪而出。人生飛鴻般流逝,她卻如鴻鵠展翅,青雲直上。

皇帝出神間頭更痛了,她會不會飛出他的視線?他不知道。他低下聲說道:“明日朕陪你去看她,再請高僧為她晝夜誦經。你不可憂慮,身子要緊。”

又快到女兒的生辰。武後緊蹙秀眉,每年此刻,想起那個孤單的小身影,她的心就不斷被折磨。高僧有用?高僧自身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