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暗流湧動(3 / 3)

安師通想到狄仁傑高深莫測的神情,不安地點頭:“此人是不好對付,我和他說話,隻覺他能讀懂人心……想想就後怕。還好龍敏給了我些好處,足夠拿去打點。”他故意這樣說,心想石摩訶也該意思意思。

“你別被他嚇著。等扳倒龍敏,去了狄仁傑,康大人自會把你高升。”石摩訶淡淡說道。

“我……多謝石大人美言。”安師通一怔,繼而大喜,似乎想到來日的風光。

“你再混上一年,我就運作你來都督府。薩保府這等小地方,豈能困住我們?”石大人意氣風發,慨然一歎,“你安排好人手沒有?明日狄仁傑一去,就人贓並獲,讓他再無退路!”

“萬無一失,那個案子,不論狄仁傑怎麼判都是錯。明日之後,狄仁傑就是階下囚。”

二更天,狄宅。

油燈下,狄仁傑翻著五年前編撰的《新修本草》,這部藥典共五十四卷,他謄抄了三個月,連圖經也仔細摹了下來。裏麵記載的八百五十種藥物,盡數記下,可惜不少藥物在南方,尋不到實物。

每晚臨睡前,他會讀些醫卜星相的雜書,手書一遍,再讀一遍即可成誦。這習慣養成多年,日常的文書案卷,掃視後就過目不忘。

讀了半晌,狄仁傑想起日間的事,陷入了沉思。他拿出筆墨,先寫了一份陳情書給都督府長史藺仁基,請求代鄭崇質遠赴營州。而後,他寫下“薩保府”與“安師通”六字,凝神不語。

良久,紙上又添了龍敏、石摩訶、何懷道等人的名字。

狄仁傑想了想,劃去薩保府長史龍敏的名字,以龍敏的身份,不可能再往上升遷,在此地管理族人,做個父母官就是最好歸宿。他府上部曲偷盜案,落在他人手裏,倒是攻擊龍敏的最好靶子,隻要有蛛絲馬跡是他主使,龍敏丟官罷職都是輕的。

“好自為之。”狄仁傑喃喃自語,目光滑到下麵的名字上。

石摩訶是薩保府的紅人,有傳言說他想在都督府謀個職位,鄭崇質一走,想必就是此人接任。鄭崇質去營州,是否和他有關?石摩訶一向長袖善舞,是四處吃得開的人物,與遊擊將軍康達交好,康達與龍敏頗為不對付。

何懷道則是審理香料案的薩保府判司,狄仁傑與他有過交道,知他年少氣盛愛護短,如有漢人侵犯粟特人的利益,一定要力爭到底。

安師通是其中的關鍵。

狄仁傑隱隱預感,此事並不簡單,安師通驟然出現交代案情,就是最大的疑點。他自問與薩保府沒有太大交情,情理上,都該是那個香料商人或成衣店老板到州衙上訴,而非安師通這個武官出麵。難道盜墓案已經驚動了龍敏?

狄仁傑收回散亂的念頭,他不願胡扣罪名,明日往南市走一遭再做定論,至於安師通的動機,他寧可眼見為實,實地查證後再判斷。

梳理完諸事,已到三更。

推門看去,雪不知何時停了,瓊樹銀花,一片白玉顏色。

為官者,忠君愛民。盡管這小小地方,波雲詭譎,暗流湧動,情不自禁就會牽扯到官場的爭鬥中去,狄仁傑仍想盡力做到最好。

律法是他戰勝野心、貪婪、凶惡等罪行的武器,唯有法治,唯有正義,能維持大唐的根本。無論何時何地,他要一以貫之,讓犯罪者自食其果。

長安、洛陽,兩京的官場,又是怎樣風起雲湧?輕寒料峭的秋夜,狄仁傑獨立在雪地中,悠悠想了很久。

他無法在朝堂上治國平天下,能造福這一方百姓,已是善莫大焉。想到這裏,心中塊壘漸次消散。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胸臆間,浩然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