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鴻溝之盟:卑鄙者的遮羞布(1)(1 / 3)

點子大王陳平

公元前204年四月的一天,漢王劉邦披頭散發,在從彭城(今江蘇徐州)到洛陽的大道上一路狂奔。

他這是在逃命!

這一年年初,劉邦趁西楚霸王項羽在山東忙於征討齊王田榮之時,聯合了附和自己的關中、河南諸侯偷襲西楚國都彭城成功,著實風光了一把。不想,項羽親率精兵強將殺了個回馬槍,把劉邦大軍砍殺得稀巴爛。劉邦丟盔棄甲,隻和將軍夏侯嬰兩人找了輛馬車倉皇逃跑。一大幫楚兵在後麵氣勢洶洶地追趕著。路上,劉邦遇到了同樣驚慌失措逃命的兒子劉盈(劉邦和呂後的長子、日後的孝惠皇帝)和女兒魯元。兩個孩子見到父親,趕緊抓住馬車跳上去。劉邦看看擁擠的馬車,又看看越來越近的追兵,竟然把兩個孩子推下車去。夏侯嬰看不下去,下車把兩個孩子抱回來一起逃命。不想劉邦第二次狠狠地把孩子推下車去。夏侯嬰又下車去救兩個孩子。如此反複了三次,夏侯嬰急了,對劉邦說:“情況再危急也不能不顧孩子的死活啊,怎麼能拋棄不管呢?”劉邦無話可說,隻好同意帶著孩子一起逃命。

四個人擠在一輛車上,最終逃命成功,輾轉來到滎陽。項羽帶著大軍隨即兵臨滎陽城下。劉邦收集殘兵敗將,在滎陽、成皋一帶固守。之後兩年,這裏成為了楚漢戰爭的主戰場。

劉邦為什麼選擇滎陽呢?滎陽依山傍水,南靠嵩山,北臨黃河,汜水穿境而過,是洛陽的門戶和通往關中的咽喉要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占據滎陽的重要位置,劉邦的成功是順應了曆史潮流還是一個政治流氓的成功呢?

秦朝在敖山上修建了著名的穀倉“敖倉”,當時敖倉還貯存著大量的糧食,可以保障劉邦部隊一兩年的糧食供應。劉邦在滎陽城和敖倉之間修築了甬道,專門運輸軍糧,擺出一副死守的姿態。

劉邦也實在是退無可退了。一旦滎陽失陷,他隻能退守函穀關。那時就意味著劉邦放棄了整個中原,被堵死在關中一隅了。

項羽率楚軍主力對滎陽發動了猛攻。漢軍屢次戰敗,最後連滎陽與敖倉之間的後勤甬道也被楚軍占領了。滎陽城的漢軍缺衣少食,被楚軍團團圍住。滎陽的漢軍原本依靠關中後方的支援。之前,留守關中的蕭何幾乎是涸澤而漁,為了補充劉邦在彭城打敗之後的兵力缺口,幾乎已經征發了23歲到56歲之間的所有男子從軍,如今已無力組織力量解救滎陽。在滎陽的劉邦陷入關中援助枯竭、後勤保障不支、楚軍咄咄逼人的絕境。

雪上加霜的是,漢軍在外交上也被孤立了。項羽在圍攻滎陽的同時,對附和劉邦的諸侯展開了統戰工作。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反戈加入項羽的大軍,參與圍攻滎陽。西魏王魏豹借口回國省親,前腳剛走,後腳就封鎖了黃河渡口,與劉邦脫離關係。西魏國在黃河北岸,不僅在地勢上壓迫滎陽,還和劉邦共享了黃河水道運輸,等於切斷了劉邦沿黃河西退的道路。劉邦派出辯士勸說魏豹回心轉意,以失敗告終。他隻好抽出軍隊交由韓信率領征討魏豹。韓信的征討很成功,魏豹的威脅解決了,可韓信又尾大不掉,開始獨立於劉邦陣營之外,變成新的魏豹。劉邦奈何不了他,隻好唉聲歎氣自認倒黴。

好在劉邦一直信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理念,自尊心不強,見實在打不下去了,主動向項羽服軟求和。劉邦拋出的和談方案隻有一條主要內容:以滎陽為界,以西歸劉邦,以東由項羽統治。劉邦等於是承認了項羽對絕大部分領地的統治權,自己甘願屈居關中和巴蜀——當然這隻是暫時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現在是屈的時候。

項羽覺得劉邦的和談方案對自己有利,有意接受。項羽的謀主、溧陽侯範增則堅決反對。範增認為劉邦已經內外交困、無援無助了,現在正是加把勁徹底打垮劉邦及其軍隊的“最後五分鍾”時間。如果此時不消滅劉邦,項羽將後悔莫及。項羽接受了範增的意見,加緊進攻滎陽。

和談沒搭上線,怎麼辦?

別急,項羽有謀主範增,劉邦身邊也有個大謀士陳平。

陳平本來是項羽的部下。可惜他名聲不好,很不受項羽的待見——據說普通人家出身的陳平在老家不務正業,而且有“欺嫂盜金”的惡劣行為,很有些流氓習氣。加上項羽部下人才濟濟,陳平覺得在項羽陣營中沒有發展前途,跑出來轉投了劉邦。剛好,劉邦和陳平臭味相投。

西漢的正史《漢書》都毫不客氣地說少年時期的劉邦“好酒及色”。小劉邦在沛縣四處遊蕩,常常醉臥在酒家,沒錢就賒酒來喝,喜歡和縣中小吏蕭何、曹參,屠夫樊噲等人廝混。他不讀書、不顧家、不置產業,還把父親劉老太公的教訓當做耳邊風,不知悔改,整個一流氓。這對流氓氣十足的君臣,想出來的政策措施自然也上不了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