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紹興和議:來自內部的敵人(2)(1 / 3)

在北方,金朝於公元1130年9月扶持劉豫做了所謂的“大齊皇帝”。第二年年底,金朝給劉豫劃定統治範圍,把西起陝西、東到山東的地盤都交給了“大齊國”,定都汴梁。

這個傀儡政權的作用就是組織偽軍在江淮地區同南宋展開激戰。金軍的如意算盤是讓劉豫的偽軍牽製南宋,掩護金軍在川陝地區用兵,企圖實現順長江上遊而下,消滅南宋的戰略計劃。結果金軍在漢中和四川的崇山峻嶺中遭到了吳階等部的激烈抵抗,成果有限。而劉豫的偽軍卻遭到了嶽家軍的迎頭痛擊,“大齊國”接連失地,壞了金軍主子的計劃。

嶽飛鎮撫湖廣,一直積極作著收複失地恢複中原的準備,連續上書要求出兵北上。劉豫的偽軍南下攻宋,宋金戰爭爆發後,朝廷批準嶽飛北上抗敵。趙構對進攻的前景沒有把握,在進軍前,給嶽飛明確規定戰役的目標是“收複襄陽府,唐、鄧、隨、郢州,信陽軍六郡地土”,嚴令嶽飛所部不得超越戰役範圍隨意北伐。趙構在心底裏還是害怕動靜太大或者進攻不成,會遭到金軍的瘋狂報複。可猛虎出山,誰也料不到結果。嶽家軍奮勇殺敵,掀起了南宋第一次戰略進攻。

公元1134年5月,嶽飛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乘船渡江時,嶽飛對幕僚們說:“這次如果不能殺賊立功,我嶽飛不再渡江!”

正麵抵擋嶽家軍的偽軍根本不是嶽飛的對手。嶽家軍旗開得勝攻下郢州後,嶽飛兵分兩路。張憲領軍進攻隨州,嶽飛率主力直取襄陽。已經當了齊國太尉的李成防守襄陽,主動率領10萬大軍出城列陣迎戰。嶽飛所部兵力遠遠少於李成所部兵力,但嶽飛麵對強敵,毫無懼色:“步兵適宜在險阻之地作戰,騎兵在平曠之地作戰有利。但李成現在將騎兵排列在漢江邊上,步兵列陣在平地上。他的軍隊雖然超過10萬,又有什麼用呢?”嶽飛用長槍步卒攻擊李成的騎兵,用騎兵攻擊李成的步兵,一舉打敗李成軍。李成損失慘重,喪失了戰鬥意誌,連夜放棄襄陽逃跑。這一邊,嶽飛進駐襄陽,張憲也攻克了隨州。李成遭遇襄陽大敗後,補充了部分金軍武裝,膽子一下子又壯了。他又糾集兵馬,混合金軍在鄧州西北列寨數十裏,準備再與嶽家軍決戰。嶽家軍乘勝進攻,在正麵對李成發起突襲,分出奇兵左右夾擊,再次擊潰李成軍,連續收複了鄧州、唐州和信陽軍。7月,嶽飛實現戰役目標,順利收複了襄樊六郡,回兵駐紮鄂州(今湖北武漢)。

捷報頻傳,整個臨安都轟動了。原本帶有嚐試性質的主動進攻竟然獲得全勝。趙構慨歎說:“想不到嶽飛能破敵立功到如此地步!”嶽飛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封武昌開國侯,統轄湖北前線各州縣。31歲的嶽飛迅速達到了建節封侯這一無數人終生追求而不可得的地位。“節度使”是唐朝的發明,用來稱呼那些鎮守一方、集軍民財等各項權力於一身的封疆大吏。宋朝建國後,限製武人,不允許節度使的重新出現,而將節度使作為最高榮譽官銜。除了宗室能獲得節度使頭銜外,大臣極少獲此殊榮。南宋之前才封出三個節度使,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是第四個,也是最年輕的一個。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二月,宰相張浚都督諸路軍馬事,把各路將領都叫到平江府(今江蘇蘇州),以朝廷的名義策劃了一個全麵北伐的計劃。平江會議是在樂觀的氣氛中召開的,會議決定各部齊頭並進,其中韓世忠在淮東圖淮陽,劉光世屯合肥與北方對峙,張俊所部從建康進屯盱眙,嶽飛北上襄陽俟機進攻中原,楊沂中領朝廷精兵為總預備隊。在五部兵馬中,嶽家軍最積極。八月,嶽飛主動出征河南,很順利地攻占了盧氏、長水兩座縣城。在唐州大敗齊兵後,嶽家軍年底進抵蔡州境內,都能聽到汴梁的方言了。劉豫很緊張,命令蔡州的駐軍死也要守住城池。嶽飛一時攻不下蔡州,上奏朝廷請示行動。趙構想了想,說:“兵家不慮勝,唯慮敗,萬一敗了,到時候怎麼辦啊?”於是下詔要嶽飛回師。嶽飛就退兵了。

退兵前,嶽飛料到劉豫會趁機追擊,就在唐州設下伏兵,成功圍殲了齊軍追兵,俘虜數千人,繳獲戰馬三千匹,取得本次軍事行動的最大勝利。撤軍途中,嶽飛情緒很高,和部屬們討論起什麼時候進攻金朝巢穴的問題,留下了“直抵黃龍,與諸君痛飲”的豪言壯語。他還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