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狂亂的年輕人(3)(3 / 3)

7月2日,直隸總督袁世凱、兩江總督周馥、湖廣總督張之洞一看老太太思想已經開化,三人聯名上書,要求老太太早日宣布立憲,並派出考察大臣到歐美考察憲政,當年明治維新一樣派出了歐美憲政考察團,那個甲午海戰之後在馬關羞辱李鴻章的伊藤博文就是出國考察的代表團成員之一。湖南巡撫端方在戊戌變法之中就不斷上書朝廷實施君主立憲,慈禧太後一看這個端方在代理湖廣總督期間表現不錯,立即提升為閩浙總督,端方來北京對老太太謝恩,又一番勸說,老太太一看是時候,叫端方別去上任了,趕緊跟鎮國公載澤他們商議,拿出考察大臣的名單。袁世凱一直想自己去,但是自己去就意味著直隸總督的位置有人來接替,小站的六鎮兄弟恐怕就會不高興要鬧事,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新軍可能要土崩瓦解,袁世凱想來想去,還是推薦自己的結盟兄弟徐世昌;端方跟張之洞關係不錯,一直力主立憲,是洋務派最好的代表人物,鎮國公載澤跟年輕的醇親王載灃關係不錯,而與袁世凱以及袁世凱在朝廷之中的盟軍總理衙門大臣奕劻向來不和,思想相對保守;但是奕劻也得派一個自己的心腹,兒子手下的副部長紹英很有思想,派紹英去能為大清帝國經濟改革帶回很多寶貴的西方經驗;戴鴻慈是軍機大臣,一直不偏不倚,袁世凱與奕劻推舉戴鴻慈,這樣可以平衡載澤一派的心理,這樣一來,這個五大臣考察團中保守派、立憲派和中間派全齊了。名單一上報,慈禧太後一看這背後一定是袁世凱、張之洞等人操控的,考察是一個均衡的政治博弈,一旦立憲派的動作過於激進,保守勢力一定猛烈反撲,當年光緒皇帝就是太急於求成,聽信了康有為激進的策略,激化了朝廷的派係矛盾。

慈禧太後今兒個很高興,一直坐在宮裏等待五大臣順利出發,一路順風的好消息。突然,一聲巨響在正陽門火車站上空擴散開來,坐在宮裏的慈禧太後心頭一緊,大家夥兒高興的日子,哪裏來的炮響?火車站頓時人仰馬翻,人群慌亂地向四周奔跑逃命,隻見一陣滾滾濃煙從火車上冒出來,一幫執勤的警察一邊驅趕著人群,一邊朝火車靠近,難道五大臣出事了?端方和戴鴻慈抓起頭上的官帽一個勁兒往火車下跑,載澤和徐世昌一瘸一拐地艱難挪動著身子,倒在地上的紹英渾身是血,遠處有三具殘缺的屍體。一個身穿皂隸服裝的年輕人胸膛已經炸裂,腸子合著血水在地板上流動,手和腳已經飛到車廂的角落。警察一窩蜂將受傷的考察大臣給抬下火車,火車的車門已經被警察把守得嚴嚴實實,車廂上的警察在緊張地辨認死者的屍體。屍體實在是麵目全非了,警察非常窩囊地將年輕人的屍體給抬下了火車。很快年輕人的身份得到確認,死者叫吳樾,是保定高等學堂的一個學生,小夥兒深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的思潮影響,經常跟一些會黨殺手走得很近,與蔡元培、陳獨秀等人關係密切。之前同女殺手秋瑾過往甚密,甚至在正陽門火車站進行過踩點,但是秋瑾已經不知去向,吳樾受過殺手培訓,但是小夥兒心浮氣躁,將炸彈揣在懷裏,火車的震動導致炸彈爆炸,這是典型的人肉炸彈自殺式爆炸襲擊。殺人犯出在自己管轄範圍之內的保定高等學堂,袁世凱相當生氣,當時大清帝國在洋務派的鼓吹下正在琢磨廢除八股科舉考試,現代學堂是雨後春筍般開辦起來,尤其是在中國第一留學生,招商局最早構想者容閎的積極奔走下,大清帝國已經派出了不少留學生,這些高等學堂的畢業生以及留學生都是洋務派為大清帝國培養的新政建設人才。慈禧太後怎麼也沒有想到大清帝國花錢培養的新型人才要炸憲政考察大臣,大清帝國想通過立憲來徹底實施變革,這些帝國新型人才居然都不給自己一個變革的機會,反而成了大清帝國的掘墓人。慈禧太後是潸然淚下,袁世凱見狀立即上書,帝國的巡警部得趕緊成立,當初若是有了巡警怎麼可能讓吳樾這樣的低級殺手混上列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