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景宸銘一大早就上朝廷處理政務,他作為太子監國了很久,大臣們也沒有什麼不習慣的,總之這第一次朝會主要是緬懷了一下先帝,展望了一下未來,然後定了一下登基大典的時間,宣布了一下後宮的格局。

景宸銘改國號為景安,明年春節後就是景安一年,封太子妃沈氏為皇後,側妃柳氏為淑妃。側妃小沈氏為賢妃,侍妾林氏為瑾嬪,侍妾陶氏為陶嬪。長女景嵐郡主被封為安寧公主。這幾日同時舉行登基和封後大典。

消息傳來,沈芸萱便要著手挪宮的事情,挪宮事情比較雜,她又怕韓珞凝無事生非,便拘著她一起辦事。

韓珞凝倒是很喜歡和她一起辦事,用她的話來說,沈芸萱辦事齊整有條理,她看著很解壓。

沈芸萱先是叫人將後宮從裏到外都打掃了一遍,然後將各宮擺設都清空放入庫房,叫紅綃帶著幾個老嬤嬤,將各宮各院的物件都清點一遍,大到房屋,小到桌椅板凳,一花一木,事無巨細。

沈芸萱自己則是將各處的賬本整理存檔,存檔這個詞也是韓珞凝說給給她的,沈芸萱特特在庫房後麵劈出一個小院子,將裏麵的房間按賬本的名目分類,將從開國到現在所有的賬目按照時間都歸了檔,小院兒就叫存檔處。

將舊的東西歸檔後,她便新開了賬本,這也是景宸銘的意思,他也是想將過去的賬目理清後,一筆勾銷,然後重新開始,這樣沈芸萱也好打理。

沈芸萱做完準備,便正式開始挪宮,用韓珞凝的話來說,大周的宮殿比起她前世看的不算大,即便如此,後宮也有六座宮殿,現在陛下的妃子隻有四位,按理來說一個宮可以放得下,但是景宸銘封了兩個妃位,兩個妃位是不能同住一宮的,所以沈芸萱決定將四個人分到兩所宮殿內。

沈芸萱是皇後,獨占中宮鳳儀宮,將柳碧環和韓珞凝分在離自己最近的紫鸞宮,沈芸茗和陶靜姝被分在另一邊的錦繡宮。除此之外還有一處冷宮,剩下的兩個宮殿便空著了。確定各人的住處之後,沈芸萱按照四個人的位分,這才從庫中撥出東西,裝扮宮殿。

確定之後,便著手挪宮,景宸銘的四個妃子,民間的兩個比較省事,基本上沒什麼東西,就是一些日常用品。其次是沈芸茗,她進宮的時候,隻有謝家給她添的一些東西,沈芸萱的便宜父親什麼都沒有給她。最後就是柳碧環,作為爵爺的愛女,東西搬了幾大箱子。

挪宮的事裏裏外外辦了半個月,等事情辦完了,皇帝的登基大典也要舉行了。

內務府早就做按照各人的位分做好的大典上的衣服,沈芸萱的鳳袍也送了過來,大典當日,她身著鳳袍,和景宸銘攜手站在至尊之位上,接受百官和萬民的朝拜。

前朝大典結束後,才是後宮的冊封禮,四個人拜過宗祠後來中宮見主。

沈芸萱端坐在鳳位,等著幾個妃子一一拜見,韓珞凝抬頭看著一身華服,滿頭金玉的沈芸萱坐在高位之上,端莊威嚴,儼然是個上位者的樣子,已經不像在沈府溫吞的樣子,也不像第一次在王府,她和江蘺拜見她時那樣緊張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