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坐在河邊休息,聊聊天。

“聽說小月一個人去了河對岸?”

“她去對岸幹嘛?”

“得提醒她,沒事別總是到河裏劃船,現在河水上漲,水深得很呐。”

“我聽說,她在對麵挖了個大魚塘。”

“大魚塘?她要養魚?”

“這河裏有撈不完的魚,就不必開魚塘養魚了吧?”

“可能有別的用途,小月的頭腦靈光,鬼點子多,我們是猜不透她的想法的,不過我相信她做的事情,肯定對我們村有利。”

“嗯,明天我們跟過去對岸看看,能不能幫上她什麼忙。”

……

夜幕降臨,大家陸陸續續收工,小月這才劃船回來。

第二一早,她早早去了對岸,發現那個魚塘的水蓄了一大半,河裏的水位下降了不少。

看來這招管用。

晚上大家又在破廟前麵的棚子裏做大鍋飯一塊兒吃。

這竹棚,是她去縣城的那幾天,裏正帶著村裏的人一塊兒搭建好的,算是村裏的公灶。

今日去河邊裝沙袋的人,都過來公灶這裏一起吃晚飯。

小月和沈氏叫上白叔,一塊兒過來跟發貨吃飯,村裏有些人是不太歡迎白叔的。

這兩天,白叔在村裏割草喂馬,又從後麵的竹林裏搬竹子回來,幫小月搭建馬棚,這些活兒村裏的人都會做,隻要小月交代一聲,村裏有的是人手。

實在沒必要花錢請一個外人來幫忙。

不過雖然大家心裏這麼想,表麵還是對白叔客客氣氣的,畢竟不能駁了小月的麵子嘛。

第二天大清早的,王五他們收魚籠回來之後,村裏負責做魚幹的人,聚在公灶的竹棚底下日常做魚幹。

每天三百多斤魚被收回來,這讓白叔大開眼界。

這個村子居然每日都有幾百斤魚的收獲,他們也不拉去街上賣,而是成零食魚幹,儲存起來。

就算是最缺糧的隆冬季節,這個村子裏的人。也絕對不愁沒東西吃了。

“我可以嚐一小塊嗎?”白叔實在頂不住這誘人的香味,厚著臉皮要一塊嚐嚐。

嚐過之後,他讚不絕口!

他是北方人,口味偏辣,所以這些魚幹,很對他的胃口。

這村子裏有魚有肉,就是沒有酒喝。

他打算蓋好了竹棚,再造一個釀酒坊,那樣天天有酒喝,日子才算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