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女人都想嫁個好男人,都想過快樂、幸福的生活,但嫁人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對方,到底什麼樣的男人才值得嫁,嫁了之後才會幸福。
不可否認男女之間在心理方麵和生理構造上確實是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有生理因素的影響,也有社會教育學習的結果。差異造成彼此互相吸引,也因此引起衝突。
有的時候女人要學會看懂男人的真心,也就是說他內心世界裏最真實的一麵。因為人的內心活動是具有隱蔽性的,光靠看表麵並不能準確而又完整地了解他這個人。所以要想深入地了解一個人,就要多觀察他平時的談吐、舉止、行動,通過這些外在的東西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就是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對象。但前提是自己要坦誠麵對,隻有真誠付出,才能使對方也付出相應的情感,從而自然而然地把他最真實的一麵表現給你看,而不用刻意地去觀察他、限製他。
兩個人結婚要建立在戀愛的基礎上,而戀愛是用來了解對方的,如果對方的情況你什麼也不知道的話,嫁過去可能總會有意外不斷的“驚喜”,到時女人猝不及防,後悔也晚了。
結婚其實不僅是兩個人的事,在結婚之前要多了解對方的背景,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社會關係都是要知道的。為了以後美滿的婚姻生活,兩人要做到坦誠相待,如果有任何一方刻意地隱瞞,那麼謊言會成為日後不可估計的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就會引爆。
晟與欣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兩家條件算是門當戶對,結婚前晟的媽媽說結婚後把他們現在的婚房加上欣的名字,但是有天欣發現房子隻寫了晟媽媽的名字,欣有種被欺騙的感覺。結婚後晟的家人就天天說,晟為了娶欣花了80萬,晟的家人經常在欣的家人麵前炫耀,欣實在忍無可忍就問晟家人在自己身上花什麼80萬了。結婚的新房是寫的他媽媽一個人名字,車子是寫晟的名字,而欣家的嫁妝就出了40萬。欣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晟的家人什麼事都不對自己說實話,一涉及到金錢方麵就是自家吃虧呢?
再後來,晟與欣的矛盾逐漸升級,原因是在結婚後雙方慢慢發現了對方的缺點,雖然結婚前都沒有暴露過,但結完婚,兩人的差別就通過一些小事慢慢體現出來了。晟比欣大四歲,但婚後晟都是大男人的姿態,家務活全是欣做,欣認為晟沒有一點成熟穩重疼愛自己的感覺,而晟認為欣對待媽媽的態度不冷不熱的讓人看著生氣,所以兩人冷戰了很久。
最終導致夫妻矛盾爆發的是一件小事,那是在過節的時候,欣為了準備晚上家庭的聚餐忙碌了一天。當欣在廚房忙得有些累的時候便叫晟過來幫忙洗菜,晟的媽媽剛好進來看見,於是立馬把晟往外拽,還說這些活讓她一個人幹就行了,你出去忙你的,別管她,這是女人幹的活,男人不應該進廚房。欣聽完馬上就爆發了說:“我又不是條件不好,幹嘛跑你家來受這罪,這都什麼年代啦,我在家從來沒做過一件家務,結果現在跟保姆一樣,你們太自私了。”晟看到欣衝自己媽媽大喊就動手打了她,於是兩人鬧到了法院,最終以離婚收場。
欣現在很後悔自己當時糊塗地把自己嫁掉,在不了解對方的家庭情況下就著急結了婚,現在想想自己連晟的戀愛經曆都不知道,晟的為人自己也沒有仔細地考察過,欣越想越感覺自己可悲,欣暗暗發誓對待下段婚姻或戀情,自己一定要知己知彼,用心來愛,用愛來嫁。
愛情隻有隨時關注,才新鮮多彩。許多人認為,戀愛是開始,婚姻是結束。似乎一結婚,以後的一切就變得順理成章,無須費心。於是在他們的婚姻生活中,柴米油鹽代替了琴棋書畫;吵架拌嘴代替了甜言蜜語;洗衣做飯代替了花前月下;相互猜疑代替了靈犀相通。婚姻讓他們感到乏味、枯燥、煩瑣、庸俗,感情產生危機,生活出現問題。任他們戀愛時如何情投意合,結婚時如何“門當戶對”,這時全都白搭。其實婚姻也需要愛護、關注。當它產生裂痕時,需要你細心地修補;當它變得單調時,需要你用心裝扮。它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如果女人想知道對方以往的戀愛經曆,可通過旁人來詢問他的戀愛史,看他對愛情是不是忠誠。再就是通過聊天,有意地聊這方麵的話題,看他的看法和觀點跟你的要求是不是相符合。態度要婉轉,提問時要選好時機,要自然切入。你可以先詢問他喜歡的是什麼類型的人,然後慢慢地過渡到你的正題:以前有沒有談過戀愛?要自然一些,這樣就可以避免尷尬的情況出現。隻有等都了解清楚後,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婚姻需要的不僅是一枚戒指,一句“我愛你”,一張結婚證書,當你願為婚姻投入,為婚姻負責,對婚姻關注時,也許,你就嚐到了幸福的味道。
結婚是男女的資源重組
人為什麼會產生結婚的念頭呢?如果單單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的話,人們很快就會想到“經濟規模”這個詞。更為關鍵的因素是具有不同專業優勢的、在能力以及收入方麵有很大差別的男女,可以通過婚姻這種方式,使自身或雙方的收益達到最大化,這是婚姻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除了分工,互補性也是婚姻可以達成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婚姻更應該是人生的一次優化組合。因為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上的差別,都是客觀存在的。而根據1+1>2的理論,兩個人走到一起必須是能夠優化的一對,才能產生>2的效果。兩個人結合在一起就代表各方麵的生活要資源重組,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兩個自由的男女一旦結合,就等於成立了一間家庭責任有限公司,要對自己和對方的人生進行重新規劃。
帕累托最優概念是以提出這個概念的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他在關於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這個概念。在描述經濟社會的理想時,經濟學家都強調“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但是,現實中婚姻生活怎樣體現在帕累托最優上呢?
過去,婚姻被定義為:一群人為追求經濟目的而合作所形成的經濟單位。現在,帕累托最優已成了經濟學理想境界的代名詞,它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狀態,它體現的婚姻定義是:一種兩人之間的最有助於雙方最佳發展的關係。婚姻無疑是目的性很強的經營活動。從經濟學上說,家庭至少保留了以下經濟功能:生產功能——不是生產孩子而是生產情感,而且一般適銷對路。消費功能——能達到規模效益,兩人合買一套房、一張床更劃算。保險功能——保險公司雖多得任你挑,但這個世界最可靠的還是你的另一半。風險投資功能——當你找到最合適的項目時要將其他項目拋棄掉,但這仍不能保證你不會破產。
婚姻,其中的得失並非愛情和承諾所能解決。在每一對兩情相悅的男女背後,都有看不見的市場競爭與優勢互補;每一份穩定的婚姻背後,都涉及雙方資本的產權重組和兼並收購。不同的婚姻體現的資源也不同,組合下來的效果也不同。
如果是德好無財的女人與因才而財的男人組合。這樣可以既可以享受財帶來的富裕康樂,又可以用德保證財取之有道;既可以用男才補女才,又可以公德教後代。
如果是貌美無財的女人與德財兼備的男人組合。女人無財便會對物質的欲望增強,甚至會達到失德的地步,但她有姿色,這是資本,可以找到有財的男人。而光以姿色換男財不是社會所需要的,這時如果有德財兼備的男人相配合,那便可以在滿足貌美女人的物質欲望後,還能保持或回歸到德優的境地,從而達到兩者整體獲益的效果。
婚姻是時間精力資源的投資,機會成本無限增長,而家庭生活就演變成了無窮的幸福。任何人對自己的婚姻都要用心經營,因為在婚姻中,沒有一個人能輸得起。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婚姻美滿,和對方白頭偕老,榮辱與共。希望對方從此對自己忠誠不二,成為人生旅途中最信得過的伴侶。
紅與斌是一對新婚夫婦。他們婚後每月都把支出預算出來,比如按揭款、水電煤氣費、話費、生活費、交通費等,他們漸漸發現兩個人的生活開支比自己單身的時候還要少。然後他們製訂了一些計劃,每月兩人的工資拿出一個人的作為日常開支,另一個人的工資用來投資。他們現在沒有經濟壓力,加上近期不打算要孩子,目前也沒有贍養父母的壓力,所以可以放心投資。於是他們選擇高投資、高報酬的投資方式,兩年後他們收入頗豐。資源重組的方式讓他們都獲得了成功,他們的婚姻既實現了雙方父母的要求,又改善了他們的人際關係。生活穩定了,也讓他們明白了婚姻的真諦。
其實找對象本質上是一個尋求邊際效益最大化的過程。這一點,情侶們在一見鍾情的“發電”階段是很難意識到的。但其實每個人都在找那個“黃金點”,然後一次性兌現,達到邊際效益最大。
既然婚姻意味著對兩個人都有好處,那麼,婚姻帶給女人的應該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物質條件,更多的情感滿足。前者意味著對方要有更好的房子、車子、地位、薪水,後者意味著對方要有足夠的智慧、閱曆、激情乃至體力和精力。
所以,女人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句話就是“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意思是說,作為女人,你再能幹,擁有什麼樣的出色能力,都不如找個好老公。你能幹,隻能證明你是挖金子的高手,高手能挖到的金子畢竟是有數的,而且要辛苦的流汗流淚甚至還要流血。但是你要是會嫁,就等於你通過婚姻得到了一座屬於自己的金礦。
女人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過上理想的生活的想法是沒錯的。結婚也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人類不斷向前發展的規律。當然女人婚後不可太過依賴對方,那樣,女人身上的資源會越來越少,最後達不到平衡的狀態。所以女人要保持經濟獨立,才會使婚姻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離婚、再婚的代價
中國近年離婚率逐漸上升,1980年,中國的離婚率為4.75%,到了2010年北京、上海、廣州各大城市的離婚率均已超過了35%。
離婚?有人說,難,很難。那麼,再婚呢?有人說,難上加難,那究竟難在哪裏呢?
從結婚到離婚,到再婚,人的心理往往會發生一係列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多方麵的。對於再婚者來說,最需要克服的四種心理是:懷舊心理、比較心理、戒備心理和懷疑心理。
從離婚的門,到再婚的門,也許隻有一步之遙。但對於有些女性來說,卻成了漫漫長路,相貌、年齡、前夫、孩子,成了橫亙在這兩道門和她們心裏的鴻溝。抱著“下一次將會更美好”的想法,她們感受著希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在渴望陽光照進現實的同時,她們感慨著:再婚,真的好難……
有人說,離婚是毀掉一座舊城,而再婚則是在廢墟上建一座新城。然而建立這座新城,對於很多女性來說並非是件容易的事。現實中、意識裏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條條框框限製著女性,讓她們無法重拾幸福。有的女人雖已走出舊城,卻總是難忘身後那片廢墟,時時回首、刻刻頓足;沉溺於昨天,常常看不清現在和未來。
小雅是一個剛離婚的女人,由於前夫阿正是個揮霍無度的人,他很少為將來作打算,加上阿正的工作是運輸司機,工作繁忙要經常出差,所以很少陪小雅,小雅一氣之下與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離婚後的小雅經過同事介紹認識了阿平,小雅當初決定嫁阿平的理由是他工作穩定,每天都能準時下班回家。婚後的小雅總喜歡拿阿平與阿正作比較,她慢慢發現阿平雖然每天回家,但都是滿身酒氣的回來,回來後會對自己耍酒瘋,有時還會對自己拳打腳踢。雖然事後阿平會給自己道歉,但想起以前阿正每次回來都那麼殷勤的買花給自己,阿雅總會生阿平的氣。自己回頭想想,阿正也有很多優點,雖然經常出差,但每次回來都會哄自己開心,而且阿正很少喝醉酒,有時還很浪漫,自己一個人在家也是一種自由,想著想著,小雅對阿平越來越失望,後悔自己草率離婚,現在嫁的更不好了,小雅在想難道自己因為這樣又要離婚,那離婚後下次的婚姻又會怎樣呢?
有的女人總是憧憬著新城的華麗,帶著太多的期待和幻想上路,她們的眼光不免挑剔、苛刻,再完美的圖紙也無法搭建出令她們滿意的新城。還有的女人,雖說毅然離開舊城、欣慰走進新城,但住進去之後,卻總覺得不如舊城舒適……
女人離婚,很大程度上會對婚姻心灰意冷,在麵對再婚問題時女人不是懷有吃過虧怕再輸的心理,就是隨著年齡增大產生將就的想法。
所以女人對待自己的第一次婚姻,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要注重男人的能力而不是身份,要感覺到他像個男人而不是需要你照顧的孩子,要識別虛假的承諾把握理性和真誠,任何時候都不要輕信,多給自己留一些機會。
如今,我國已一躍成為“離婚大國”,每年的離婚率都在增長。而且離婚者的婚齡也在縮短。麵對這種趨勢,有的人強烈希望回到幾十年前那種穩定、傳統的婚姻中去。
當今社會許多女人,特別是帶孩子的女人,由於有過婚姻的痛苦經曆,離婚後,不再把追求男人的財富放在首位,而是希望找一個懂生活,懂情趣,有責任心,尊重她的男人再婚。可是,尚有一部分離婚女人抱著“隻有剩男沒有剩女”的傳統觀念不放,擇偶時,依然將物質條件放在首位,不肯放棄貪欲。
其實,婚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有時候,當夫妻之間發現自己曾經的選擇真的錯了時,他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知道尋找自己的另一半與找工作類似。假設一下,在勞動力市場上,人們若不準辭職,也不能被開除,整個市場的運營效率一定不會太高。如果人們頻繁的跳槽,那麼誰能保證下一份工作一定會更好,而且在跳槽過程中,本身也是在浪費時間和資源。
從現代婚姻理論觀點看,男女走向婚姻,是因為婚姻能給雙方帶來滿足。婚姻給男女雙方的需求帶來的滿足程度,稱為婚姻效用。根據經濟理論,離婚從邏輯上可以劃分為“效用放棄”和“效用代替”兩種形式,所謂效用放棄,即由於婚姻中的雙方或一方無法忍受婚姻障礙,選擇放棄婚姻以及由婚姻帶來的效用。效用代替,是指人們生活中自覺地將現有的婚姻關係與可能的選擇進行對比。
在處理離婚問題時一定先要了解清楚,換個男人是否一切婚姻的痛苦和不幸都可以終結,這個男人是否真的不可救藥,離異後的種種問題是否可以坦然麵對,也許單身多年找不到可以托付的新男人,也許你運氣好很快再婚你會發現在前一段婚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又回來了,而且變本加厲。所以在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自救、反思、挽回,切忌意氣用事簡單粗暴,因為其結果可能是,你從一個自認為是“火坑”的地方又跳進了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其實也是“火坑”的地方。
婚姻是愛情堡壘,要用愛去經營
事業是經營事,婚姻是經營人。要把婚姻經營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秘訣就是要用愛來經營婚姻。婚姻不是兩張單人床簡單的合並,一旦結了婚,雙方就組成了家,這個家,就是情巢,是愛穴。婚姻是一盆需要用愛澆灌、培育的花;婚姻是一個需要不斷嗬護、建設、更新的過程;婚姻是一條船,隻有夫妻同舟共濟,才能駕駛它在生活的海麵乘風破浪,撒下愛情的網,打撈一生幸福的時光。
對於婚姻,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有人說婚姻就是捧在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緊,反而握住的越少。也有人把婚姻比成風箏,可能追風,可能戲蝶,但不好掌握,婚姻中的人容易失去方向。有人說,婚姻是一捧坯土,男人和女人是雕塑家,雕出什麼樣的作品要看兩人的欣賞水平和雕塑本領。婚姻的好壞要看兩個人怎麼去經營,一定程度上,兩人經營的成果會直接影響婚姻的結果。
婚姻與情有關,愛情是婚姻的基礎,走進婚姻這座殿堂,要利用愛情來滿足和平衡兩人之間的關係,因為相愛是兩人以後生活的保障。雖然很多的時候,婚姻的責任和義務占主導地位,但婚姻中的愛是兩人幸福的潤滑劑。
愛情是婚姻的保障,同時婚姻是愛情的堡壘。2004年12月,82歲的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與28歲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研究生翁帆登記結婚,引起全國關注。他們是因為相信愛才在一起,雖然外界流言飛語不斷,但他們一直都用愛在默默堅守,他們的婚姻慢慢被大多數人理解和支持,愛讓他們燃起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婚禮時那神聖的誓言一直鼓舞著人們,無論貧窮還是富貴,疾病還是健康,我都與你相依相伴,不離不棄……等到婚後,生活歸於平靜,柴米油鹽成為生活的主題,不少人因離開了風花雪月的愛情而覺得空虛和乏味,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平凡的生活更加真實,更加長久,更加讓人感動。每一個人都會有優點與缺點,在婚姻生活中,你要學會包容,要學會將對方的優點放大,那樣矛盾就會越來越少。
軍與霞都是80後,他們都是家裏的獨生子女,所以都很任性、嬌氣。兩人在戀愛的時候每天進出電影院和餐館,生活上被父母悉心照料,所以他們感覺一切很美好,於是兩人順利地進入了婚姻殿堂。婚後,兩人因為家務事的分工經常吵架,由於不會理財與做飯,兩人每月開銷過大經常是到月中就得回家求救,生活的捉襟見肘讓兩人開始理智的反省自己,並相應地製訂了未來半年的理財計劃。
“民以食為天”,頭等大事就是要解決吃飯的問題。軍與霞開始到附近的電器店裏買來一個電飯煲,霞買了本食譜開始燒第一鍋飯,不想水放多了,飯太稀。但是軍想想霞做飯很難得還是邊吃邊滿意地點頭,“不錯,不錯,熟了,熟了……”霞因為軍的鼓勵而感動不已,但是兩人不能光吃飯。第二步兩人討論如何做菜。軍自告奮勇要去買菜,並說今天就吃個簡單的吧,吃個西紅柿炒蛋吧。霞欣然同意,雖然最後做的能吃,但仍然有些糊了而且有點粘鍋,不過軍還是狠狠地誇獎了霞,說是“瑕不掩瑜”,最後兩人在甜蜜的氛圍下吃完了這頓飯。
再後來霞慢慢掌握烹飪要領,她的廚藝漸入佳境。除了家常的炒菜,霞還能做一些飯店做的菜了。紅燒小排、魚香肉絲、油燜大蝦……甚至在朋友中小有名氣。朋友來家裏玩時,看到一桌豐盛的晚餐,無不羨慕著軍,說他有福氣,聽得軍笑得跟朵花似的。
半年後,因為平時的積累,他們發現存折上居然有一筆不小的積蓄,軍與霞看後幸福地抱在了一起。其實,無論婚姻還是家庭,寬容是不能缺少的,凡事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很多年後你再回首,你就會感覺,曾經的固執多麼可笑,多麼不值得。人和人之間,並沒有矛盾,缺少的隻是溝通而已。再堅強的人,也有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也需要關懷,需要溫暖。
婚姻是男人和女人構成的一種關係,是雙方組成的家庭。婚姻之所以有爭吵主要是因為缺少一顆包容的心,人們還是不會經營,也沒有認識到婚姻還需要經營。很多身處婚姻中的人隻是關心柴米油鹽,而忽略了給對方溫暖、關心和保護,以至於讓婚姻一步一步地走向毀滅。經營婚姻是一門學問,應該從頭學起,婚姻也許是一場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時間能持續多久,在於夫妻雙方在婚姻中投入愛的多少,用愛來經營婚姻,才能擁有和諧美滿的生活。
人生的路上,包括婚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關鍵看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方式來對待,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經常性的換位思考,會讓我們更寬容,心胸更開闊。其實,擁有健康的身體,擁有溫飽的生活。我們應該懂得珍惜,懂得知足,懂得感謝。之後,我們能做的,和應該做的,是讓我們愛的人快樂。有人把男人比喻成茶,但是,好茶需要遇到溫柔如水的女人。才能真正地舒展筋骨,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婚姻就仿佛茶和水的關係,相互依存,也相互扶持。
夫妻之間需要更多的是關心,懂一個人很難,懂生活也很難,懂一個人和他的生活就更難,如果你一直走不進對方的世界,就不要僅僅因為外在的因素和他在一起。容顏會逝去,生命會蒼老,心卻一直不會變。一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多少人朗朗上口,卻不能深諳其中含義,因為懂得,才能給對方正確的愛,真正需要的愛和關懷,才能不忍傷害,才能成全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