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女兒應承,張氏心頭放下一件大事,終於也想起來找東西了。張氏放開了女兒,從一邊的木箱裏翻出來一個帶鎖的匣子。張氏輕撫著匣子上的花紋,招呼眾人回到堂屋。

一行人坐定後,張氏麵帶懷念的對著女兒說,“這是我當年出嫁時,你外婆交給我的,這些年也沒有動用過。”

陳茵好奇的摸了摸這個匣子。上頭是常見的牡丹花樣式,除了精巧些與其他匣子沒什麼兩樣。

張氏麵露笑意,摸出串鑰匙,找到一個小號的,將這個嫁妝匣子打開了。

陳茵湊上前,隻見匣子裏除了幾錠金銀就隻有一個綠瑩瑩的玉鐲和一塊溫潤的祥雲玉佩。

張氏伸手將那個玉鐲拿了出來,拿到眼前看了一眼,就交到了女兒手上。

“茵茵,這個鐲子曾是你外婆的嫁妝,如今傳到你手中,也算給你留個紀念。”

張氏撫了撫女兒的頭,愛憐的說。隨後又對著一旁的陳景道,“餘下的那塊玉佩以後就留給你,家裏不會虧了你的。”

陳爹見妻子已經囑咐完了女兒,便輕咳了一聲,拉回幾人的視線。

“茵茵啊,你要記得你娘交代的話,做事謹慎。我們也沒辦法幫你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保重身體,讓你不必擔心家裏。”

陳景也附和道,“對,妹妹你不要擔心家裏,我會照顧好爹娘的,連帶你的那一份。”

陳茵聽到這些話,重重點頭,“放心吧,爹,娘,還有哥哥,我一定會保重自己,爭取早日回來。”

陳爹吐出一口氣,隻希望這孩子能夠真的無事。

一家人訴完衷情,終於想起了陳茵帶回來的小包袱。包袱呢?哦,在陳爹手上。

原來當初陳爹順手接過包袱後,一直掛在手上,一番事下來,愣是沒記得拿下來。

陳爹將手上的小包袱交給陳茵,這個小包袱裏的東西一般都和往年的一樣,陳爹早已有所耳聞。

果不其然,在陳茵打開包袱後,出現了幾錠金子和幾個小瓷瓶。三人都在陳茵的要求下,用水衝服了靈藥。

此時,該交代的已經交代完了,陳爹索性帶著家人提前去老宅,順手提了些菜去。這十幾個人的飯菜可不好預備,現在去也好搭把手。

因著各家都在準備午飯,一路上沒遇見幾人,陳茵一行人就到了老宅。果不其然,老宅已經在準備午飯了,小叔家已經在幫忙了。

作為今天的主角之一,準備工作不要陳茵幫忙,她被趕去和陳連一起聽老爺子的訓誡了。

老爺子見到她來,招呼她坐在陳連旁邊。老爺子繼續對著二人談話,“你們兄妹倆既然有這個緣分一起被測出仙緣,往後在仙城就要相互扶持,明白嗎?”

陳連和陳茵對視一眼,達成某種默契,齊齊應道,“是,我們會的。”

老爺子開懷一笑,憑自己的人生經驗細細的教這兩個小輩應如何行事。

眾人拾柴火焰高,陳茵感覺自己還未聽多少訓誡就到了開飯時間。陳茵回味了一下老爺子的經驗之談,不由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作為兩位主角,陳茵和陳連首次坐上了主桌,在老爺子邊上接受眾人的賀喜。

用完這頓食不知味的午飯後,時間來到了午正二刻。陳茵和陳連要前往祠堂了。按著不成文的規矩,家裏人不許送,寓意著他們自此要一個人獨行了,從此隻有同伴,沒有家人。

陳茵和陳連結伴而行,不敢回頭看家人的身影,隻得向著祠堂走去。其餘三人差不多也是這時出發。幾乎整個村裏的人都老老實實的待在家裏,村裏還在活動的除了這五人,就隻有些家禽了。

這是一條寂靜的路,走的人不說話,目送的人不出聲,這是規矩。五個人都明白,他們的目的地隻有一個,祠堂。隻有到了祠堂,他們才能開口,才能放鬆。可那也意味著他們即將遠離這個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