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魅力(2 / 2)

葉凡心裏不太情願,還是笑道:“那行,如果到時候沒有其他事,我就去。”

林如心道:“能有什麼事?就這麼定了。先吃飯,菜都涼了。”

湖廣(HuB和HuN)衛視晚間播報:“

《致青春》,德安一中高一學生葉凡所作,沒有絲毫的沉重與悲觀,沒有如“逝者如斯夫”“終將逝去”之類感歎青春易逝、韶華不再的內容。而是非常的積極向上,完美的詮釋了青春的美,青春的不羈,青春的張揚,青春的可愛。看完之後,將要進入青春期的會向往,正在青春期的會珍惜,青春已逝的會懷戀。甚至於,雖然老了,也仍然感覺春天還會再來。

青春,便少不了早自習的朗朗讀書聲,上課時的認真學習、小動作、睡覺、惡作劇,各色的老師,課餘的打鬧,運動,考試,放假,比賽,郊遊,高考。一切的青春元素都在《致青春》中融合為一。畫集中那些學校裏晨練的老人也在詮釋著青春之美。高中的校園,就是一個青春的園子。

甚至於那些很傻的行為,都讓人感覺很動人。所有的酸甜苦辣化作記憶裏永不退色的畫,化作《致青春》!”

一時之間,青春這個詞在湖廣省火了。似乎到處都在談論青春這個話題。湖廣都市報甚至搬出了很早的一首詩,《青春萬歲》。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編製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和幸福的瓔珞,

編製你們。

在那小船上的歌聲,月下校園的歡舞,

細雨蒙蒙裏踏青,初雪的早晨行軍,

還有熱烈的討論,躍動的,溫暖的心。

在轉眼過去的日子,也是充滿遐想的日子,

紛紛心願迷離,象春天的雨,

我們有時間,有力量,有燃燒的信念,

我們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飛。

是單純的日子,也是多變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樣樣叫我們好驚奇,

從來都興高采烈,從來都不淡漠。

隻要青春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隻要生命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陷身茫茫沙漠裏

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

隻要明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冬雪會悄悄融化

春雷定將滾滾來

《致青春》開始火遍大江南北。

帝國TV在一周盤點中說到:“最樸素的線條,最普通的場景,卻讓人有無限的感動。《致青春》中每一個人的背後似乎都有著一個青春的故事,都是對青春不一樣的定義。本周熱詞,致青春。”

在畫冊的銷售漸漸火爆的同時,葉凡同學卻在埋頭學習高中課程。這周三本是十一,卻沒有國慶長假,讓葉凡有點不太適應,但是明國在傳統節假日都會放假。比如這周六是重陽節,葉凡周六的半天課不用上,陳素素也放了一天假。

白兆山,又名碧山,是詩仙李白“酒隱德安”十年的居留地。

茂密的鬆柏樹林間,一個少年和一個少女,正在描繪一株造型別致的小樹。少年畫完,想看下少女畫的怎麼樣,卻不想那少女直接整個身子撲在畫板上,笑道:“不準看。”

少年道:“不看怎麼給你指點?”

少女道:“不看就不能指點嗎?我看下你的畫就知道我哪裏不好了。快拿來,然後轉身,不準偷看我的畫。”

少年道:“好吧。給你,要仔細體會哦。”

少女拖著長音道:“知道了。”

少年似乎頗為無奈,把畫紙取下遞給她,便轉身欣賞這美麗的山景。

少女小心卷起自己的畫,放在畫夾中,留作紀念,然後仔細的看著少年的畫。

少女撅著嘴道:“你也就比我大一歲,怎麼就能畫畫這麼好呢?”

少年輕輕一笑,道:“用心啊,用心去感受,然後用心去畫,自然就能畫好了。”

這少年和少女便是重陽踏秋的葉凡和陳素素。

葉凡道:“山的遠景、近景,樹木花草都畫過了,現在便去山頂的祖師殿看看。那裏有李白等詩人的題刻,相傳還是武當開派祖師張三豐建造的。”

在原時空,祖師殿和許多詩人的題刻大多都在戰亂中損毀,隻留下了李白的少量詩作,讓到這裏遊玩的葉凡頗為遺憾了一陣。哪曾想這個時空裏,一切都還保留著原有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