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獨自一人,起程西行(2)(1 / 3)

玄奘生怕被烽火台上瞭望的士兵發現,趕緊拉住馬躲藏在離烽火台不遠的一條沙溝中。他靜靜地等待夜幕的降臨——他攜帶的水已經快要喝光了,隻有在夜色掩護下,才有可能靠近偷水。

大漠黃昏,霞光壯麗,彩雲絢爛,卻十分短暫。然而,在玄奘的感覺中,天黑得格外緩慢。他好不容易才等到夜幕低垂,悄悄觀察了一下烽火台,沒有發現異常。於是拍了拍老馬的頭,牽著它慢慢靠近沙泉。

這匹老馬頗通人性,善解人意,它不但走路時四蹄輕抬輕放,而且見到寶貴的水源也沒有興奮得嘶鳴。更讓玄奘欣慰的是,盡管渴了一天,它喝水時也是那樣悄然無聲,連個響鼻都沒打。玄奘洗過手臉,拿出水袋。然而,他並沒有將水袋直接放入池中讓泉水直接流入,而是又拿出一個濾水囊,將水過濾之後,才灌入袋中——佛陀開悟之後,以他的慧眼看到,一滴水中有八萬四千漂蟲。因而,為了不傷害水生物,也為了僧人的身體健康,專門製定了飲水必須過濾的戒條。佛門戒律,是僧人第一要務。所以就是在這樣的緊急情況下,玄奘也不肯違反。可是,經過濾水囊灌水,難免會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響。果然,一聲淒厲的呼嘯劃破寂靜的夜空,向玄奘激射而來——

“嗖——”

一支響箭呼嘯而過,幾乎射中了他的膝蓋!響箭,主要起到警告的作用。隨即,第二支箭緊接著射了過來。玄奘知道自己被發現了,也從響箭判斷出,這些戍邊的士兵在沒有弄清情況之前,並不想射殺他。於是他幹脆直起身來,大聲喊道:“我是長安來的僧人,沒有歹意,請不要再射了!”

說完,他牽著馬爬上土丘,走到烽火台下。守兵見他是和尚,且隻有一個人,就打開門,引他去見校尉王祥。唐朝戍邊的校尉,領兵不過數十人,官階也隻有從八品。然而,在這裏他卻有著生殺予奪的超級權利。他若不高興,殺人如同捏死一隻螞蟻!玄奘戰戰兢兢地走進烽火台正中的大堂。

幾支熊熊燃燒的火把把大堂照得通明光亮,如同白晝。校尉王祥側著身子,斜靠在一把交椅上。他的兩側各站立著一位手持鋼刀、虎視眈眈的壯漢,緊緊盯著玄奘的一舉一動,似乎時刻準備猛撲過來,一刀將他劈為兩半,或攔腰斬成兩段。

王祥上下打量了玄奘幾眼,看到他文文靜靜、麵色白皙,不像常年生活在本地的僧人。看來,這人真是從京城來的。於是,他輕輕咳了一聲,問他來此何意。

自從踏進大漠,玄奘早已將生死放在了腦後,所以他不答反問:“校尉可曾聽說,有一位出家人玄奘,要西去天竺求法之事?”王祥點點頭:“知道這麼一回事。不過,我聽說玄奘法師已經回長安去了。難道會是你?”

玄奘從行囊裏掏出度牒給他看。這時,王祥才確信眼前這個人,就是往來商旅傳說得神乎其神的玄奘大師。王祥趕緊從交椅上跳了下來,雙手合十,給玄奘鞠躬致禮。隨後,他大聲吩咐手下的士兵:“快,給法師搬座,看茶。”

賓主重新落座,略微寒暄之後,王祥說道:“法師孤身遠征,精神可嘉。然而,西行之路太過凶險,恐怕您很難活著抵達天竺。”

玄奘微微一笑,說:“幾百年來,東來西去的高僧們人人都知道此路艱難,九死一生。但他們為了利益眾生,仍舊前仆後繼,舍身犯險。貧僧雖然不才,效仿先賢的決心還是有的。”

王祥想了想,接著說:“不瞞法師,弟子也篤信佛教,曾皈依過敦煌的張皎法師。但職責所在,我不能因私廢公,放您偷渡出境。當然,弟子也不想將你繩之以法,押解到涼州。弟子是敦煌人,想請玄奘大師到我的家鄉去。那裏的張皎法師德學兼備,他對賢能有德的高僧一向禮敬有加。您到那裏,不但一定很受歡迎,而且會大有作為。所以,法師與其死於沙漠,半途而廢,還不如聽弟子的忠言,前往敦煌小住。”

玄奘頗為冷靜地回答說:“謝謝王校尉,您的好意我心領了。玄奘出生於洛陽緱氏,自幼喜聞佛法。兩京(①即洛陽和長安。)的高僧,吳蜀的宗匠,我無不負笈從學,一一登門求教。並窮究各家之所解,探討諸宗之淵源。在十多年的修學過程中,玄奘也博得了一些佛門領袖的稱揚,朝廷也曾有意請貧僧出任長安大莊嚴寺的住持。我若是為了自己的修行或名利地位,何必要到敦煌去?”聞聽這話,王祥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長安的皇家寺院住持,在佛門中的地位之高,的確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