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隴右道東行,出了八百裏秦嶺之後,便是肥沃的關西平原。
這片沃野千裏的平原,因為隴右道和秦嶺的阻擋,百年來從未有蠻族鐵騎侵擾,百姓的生活平靜而富足。
進入關西平原之後,漸漸開始有小孩子或者農夫朝著蠻人使團嬉笑,或者遠遠的指指點點,顯得沒有什麼禮貌的樣子。
陸觀等人一個個撓頭尷尬。
皇朝之內一直注重禮義教化,前朝的統治者們,曆來信奉“倉秉實而知榮辱”,希望百姓過上殷實的生活之後,能夠知道榮辱廉恥。
但效果嘛,似乎不佳。
因為百姓們一直都沒富裕過。
先女皇陛下信奉的治國方略是“虛其心、實其腹”,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禮義廉恥仁愛等等,女皇陛下管的也不咋地。
麵對百姓的好奇圍觀和指指點點,納木加措和那些使團成員倒是不生氣。
可若隻是圍觀也就罷了,偏偏有些小孩子跟在使團的附近,不時叫喊幾句“蠻子”,神態顯得很是無禮。
鄒瑜頗為惱怒的命令士兵嗬斥、驅散那些小孩子,然後向納木加措等人道歉。
“草原上也經常有這種事情,”納木加措笑嗬嗬的說道:“每次王庭或者神殿的人出去傳達王令,都會有小孩子圍觀哄鬧……至於蠻子嘛……”
納木加措笑著聳聳肩說道:“我們在王庭的時候,稱呼南朝的人也是蠻子、南蠻子,所以大家算是扯平了。”
納木加措說的有趣,且臉色平靜而輕鬆,鄒瑜的心裏暗暗鬆了口氣。
隻是,士兵們嗬斥了一會兒 ,那些小孩子叫隴右軍士兵並不傷人,又笑嘻嘻的重新聚了過來。
“西蠻子!”
“西蠻子!”
小孩子圍著馬隊嘰嘰喳喳的笑著叫喊:“西蠻子!西蠻子!”
鄒瑜被這些小孩子喊得心頭火起,他一提韁繩,高頭大馬猛然前進,朝那些小孩子衝了過去。
隴右軍戰馬高達五尺以上,奔跑起來聲勢驚人,那些小孩子驚叫著四散逃跑。
鄒瑜從馬背上彎腰側身,身體掛在馬鞍右側隨手一抓一提,將一個帶頭鼓噪的小男孩提了起來。
那個半大少年隻覺得脖子一緊,身體便騰雲駕霧一般飛了起了,不禁嚇得臉色蒼白。
鄒瑜單手提著那少年,臉色冷峻。
“不要罵人!”鄒瑜肅然向那個少年說道:“這是前往帝都遞交國書的西雲使團,請保持足夠的禮貌,免得別人笑話我們皇朝子民粗野無禮。”
那少年結結巴巴的說道:“可~可是我們沒有罵他們啊!”
“胡說!”鄒瑜對少年的狡辯勃然大怒:“我明明聽到你們在大喊蠻子蠻子!這些人長得深目高鼻,那隻是種族不同罷了,他們也同樣識字讀書,何來蠻子一說?”
少年囁嚅著說道:“我們喊得不是那些家夥,我們說的是……”